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时政要闻>详细内容

春风又绿宝洞峪

来源:本站发布 2006-10-15 11:25 字体:【

                                                                               ——桃源县宝洞峪村建设新农村印象记

      初秋时节,当汽车下了环城公路,沿一条高标准水泥路前进,放眼公路两旁,一马平川的白杨绿波翻滚,连绵起伏的果园,披绿吐翠,果坠枝头。一栋栋白色的小楼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是一座座花园别墅。朗朗的笑声,融融的亲情,偶尔添上家犬三两声轻吠,添上公鸡几声打鸣,显得是那样和谐和欣欣向荣。这就是“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小康建设百村大联赛银牌村”——桃源县宝洞峪村。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心操在群众身上

      当我们在宝洞峪采访时,村民众口一词,都称赞他们的党支部是个信得过的好班子,是他们致富的带头人。
      以吴江汇为支部书记的新班子上任后,处处模范带头,公道正派,依章办事。在处理村务的实践中,他们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诸如党组织管理、村民自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物管理等五项制度,对财务收支、住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电价、电量及电费收缴、土地承包、集体企业承包、奖励、优抚以及救济款的发放、征兵、招干以及其他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面,他们实行“十公开”。遇有重大问题,村支两委下独断专行,一个广播通知,请全村的“法制家长”到会,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和看法。如整修砖厂、水面果园承包、特别是硬化3.5公里村道先进重大事项,都是先通过“法治家长”讨论,再经过支部大会表决,形成决议后由支委执行。由于决策透明,从而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当我们走进村部会议室,迎面便是一块“为人民服务”的大匾,红平绒的底布已经明显褪色。村支书吴江汇告诉我们,这是前一届党支部留给我们的传家宝。
      在采访中,笔者走访了十几个农户,总体印象是,支委家里没有群众好,支书家里不如支委好。很多村民盖起了小洋楼,房前是果园,房后是竹林,鸟语花香似花园。但吴支书家里陈设简陋,房前屋后也无果园。由于他把心全部操在群众身上去了,没有时间顾及家庭,因此他的妻儿对他很有意见咧。
      这次,县政府在该村进行“农民清洁工程”试点,实行改灶改水改厕,每个农户补贴8000元,但第一批全村只有25个户的名额,很多村民争先恐后,生怕轮不上。对此,“村支两委”的班子成员“遇上好事往后退”,把全部名额让给了群众。
      他们见好处就让,见困难就上。这几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上省城,跑深圳,求同乡,走访下乡知青,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180多万元,用于修路改电,新建机埠,开发庭院,有线电视入户,恢复水毁农田,扶贫帮困等12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如去冬今春,他们筹措资金118万元,硬化了一条3.5公里的村道。在修路过程中,为了节省资金,村干部没有“发包”,而是租来机械设备,自己组织施工。在90多个日日夜夜里,支书吴江汇、支委吴江荣等5名村组干部,日日夜夜泡在工地上,风吹雨淋太阳晒,到今年元月村道竣工时,他们个个身上蜕了几层皮,掉了十几斤肉,但工程支出在预算的基础上却节省了20万元,村民的集资款分文未收。村干部的政绩以及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地烙在村民们的心坎上,在去年“村支两委”换届时,支书吴江汇及两名支委在“海选”中全部获得满票。

一切从实际出发,大搞生态农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支书吴江汇打了很形象的比喻。他说,几千年来,咱们泥腿子就与这些山水这些黄泥巴打交道,所以我们就要把这些山这些水这些黄泥巴规划好、开发好、管理好,从而就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该村的地形如同一口锅。水灾来了,“锅底”渍水;旱灾来了,“锅顶”冒烟。他们根据这个地理特点,趋利避害,大胆调整农业结构,狠抓生态农业建设。该村一、二、三、四、五组,每年汛期一到,低洼田便是一旺积水,早稻颗粒无收。2002年春,县政府号召退耕还林,这可是一个好机遇,支委们一合计,决定将这5个组的低洼田退耕还林,全部改栽白杨。
      消息传开,村里一下开了锅。群众认为这是村干部头脑发烧,不种田,咱们全村的老百姓喝西北风啊?!对此,村支两委没有气馁。继而,吴江汇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三汊港乡参观学习,请当地老农传授栽植白杨的经验。回村后,又请林业专家来村对这5个组的土壤进行科学论证,在村民大会上,请专家介绍白杨的载植方法和好处。吴支书又掰着手指头,给大伙算了一笔经济帐:8年一茬,每亩纯收入可达5000元,旱涝保收,经济效益是种稻的两倍,而且头三年可以间种黄豆、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国家还每年每亩补贴100斤稻谷。这么一算,泥腿子们豁然开朗。党员吴万国率先带头,经济大户吴乐成一下栽了20亩,随后,5个组的126户村民一齐上,在短短的两个月内,5个组栽植白杨700余亩。一忽四年,眼下白杨已有一到两尺的身围,一片郁郁葱葱,长势十分喜人。
      该村的六、七、八组三面环山,他们把300亩果园全部规划为生态园,并推行由村里出资购买优质果苗,要求全村的柑桔品种优质化。同时对老果园进行高位换冠,引进新品种。进行测土配方生态施肥,病虫病生态控制、秸杆资源利用、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对全村1010亩水田、300亩果园和20个规模养殖大户实施生产清洁工程,全面普及禽圈养、畜禽粪便厌氧处理,堆肥发酵、多级净化、实现了人畜分离,引导农民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变废为宝。眼下,该村出产的柑橘、桃源蜜柚,不仅个大、皮薄、色黄,而且甘甜可口,不涩不酸,是柑橘中的上品,成为周边地区的抢手货。
      在这白杨与果园之间,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内河,水质非常好,他们便把这200亩水面分别承包给五个农户养鱼、养珍珠。村民吴江波是四组的一名养鱼专业户,和笔者谈起他的致富经来,直夸村干部功不可没。他说,我家住在半山坡,本不占致富的地理优势,是村干部支持我承包的水面,搞特种水产养殖。刚起步时,技术上一抹黑,村干部为我牵线搭桥,请来县里的养殖专家传授养鱼技术。我有了些经验和本钱后,他们又鼓励我扩大水面,把规模做大。我现在承包了30亩水面,每年纯收入可达8万多元。
      该村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生态农业后,大幅度地减少了劳动强度,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力。对此,他们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先后涌现出了20多个养猪、养鸡,以及特种养殖大户,每年纯收入达150多万元。同时,他们组织260个青壮劳力,去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每年可赚回400多万元。群众戏称这是个只赚不亏的“无烟工厂”。他们在实施生态农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近郊优势,狠抓村办企业,先后办起了机砖厂、砂石厂等企业。今年又引进了天富环保砖厂,预计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每年可为国家创利税100万元以上。
      采访中,吴支书指点着宝洞峪的山山水水,信心百倍地对我们说:我们再用3至5年时间,重点建好桃源人家风情园、科技推广示范园、珍奇特野生种养园、生态林果观赏园,将宝洞峪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环保、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村。
      我们相信,他们将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把这个美好的愿望很快浇灌成现实之花,而且会越开越鲜艳。
灵活多样,春风化雨,不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当我们走进宝洞峪,看到的是村民们幸福的笑脸,听到的是村民们朗朗的笑声,感受到的是村民们融融的亲情。
      但谁会相信,10年前,这个村因支部班子软弱涣散,从全市的红旗村一下滑落为一个“乱摊子”村,聚众闹事的多,赌博偷盗的多,两年发生了72起治安案件。
      新班子上任后,从整顿支部班子入手,广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全村22名有帮带能力的党员,联系帮带了124户。这些联户党员在帮助广大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田间地头,茶余饭后,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结果,产生了党心连民心的连心效应。如2组村民周德才,过去成天无所事事,经常聚众斗殴,危害社会治安。党支部没有扔下他不管,而是分工老党员李雨初负责帮教他。李老经常找他谈心,耐心开导,教他做人的道理,还介绍他到广东裕元鞋厂打工,每年收入4万多元。他非常感激党支部和李老对他的挽救,每年回家过年,他总要上门给李老拜年。
      98年初,该村又开展了评选“星级文明户”的活动。通过农户申报、群众互评、小组初评、村民议事会审评、村支部审定等程序,当年评出“十星户”达10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8%。对评出的“十星户”,村支部上门授牌,广播宣传,大小会议表扬,还出榜上墙。同时,还从中选出3名特别突出的代表,将他们的先进事迹拍成电视专题片,通过村有线电视频道播放。通过“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急起直追、勇于争先的劳动生产热情。
      为了培育好每个家庭“细胞”,他们还开展了“法制家长”的评选活动。要求各家各户要求推出一名法治家长候选人,由村支部和村委会集体审议通过,经过培训后,合格者发给“法治家长资格证书”,并张榜公布。规定被确认的法治家长具有经营决策权、合同签约权、定期享受教育权,负责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经济赔偿责任等。对特别优秀的法治家长,纳入村组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目前,全村268名“法制家长”,年纪轻、文化高、整体素质好,有效地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
      再是各协会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村计生协会、禁毒协会、以及“五老”(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工人)协会,他们威望高,教育群众,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7组村民吴友才,原来游手好闲,是村里出了名的“搞屎棍”。退休老支书杨昌桂多次找他谈心,手把手地教他养鱼。他转化很快,承包了村里60亩水面养鱼,今年他又投入200万元,办起了垂钓、观光的休闲中心,一年纯收入可达40万元。
      他们做思想转化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激活了每个家庭“细胞”,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该村10年来无刑事案件,10年无越级上访,10年无超计划生育,10年无打架斗殴,出现了“村强民富人和”的可喜局面。省司法厅、民政厅授予该村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村庄绿化,住宅美化,卫生洁化,泥腿子过上了都市人的生活

      吴支书告诉我们,他们不仅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更重视对硬环境的投入,群众风趣地称为是“软硬兼施。”
      他们重视村容村貌建设,实行总体规划,推进对旧村的改造,对一、二、三组移民的42个农户,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一排排的小洋楼,既美观适用,又整齐划一。对没有移民的四、五、六、七、八组,根据农村分散的特点,从方便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三五户一组,依山傍水,有果园翠竹点缀,仿佛是一座座花园别墅。去年底,他们又投入118万元,硬化了3.5公里的村道,如同一根常青藤,把全村的268个“瓜”连为一个整体。眼下,有50%的农户安装了沼气,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这些城里人有的家什,他们应有尽有。同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了手机、摩托车,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话入户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全村居住环境统一协调,清新自然,泥腿子们真正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都市生活。
      针对农村“脏、乱、差”的薄弱环节,今年5月,他们又启动了“乡村清洁工程”。投入30万元,建化粪池、厌氧池、植物土壤渗滤池、堆沤池,改厕、改水、改栏、改庭院,重点解决了100个农户生活废水的净化处理,初步建成了“住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最后,我们随吴支书来到了四组村民吴子叶的家中参观。这是一栋两层小白楼,前院是枣树、脐橙、桃源蜜柚,楼后是竹园,真是果坠枝头,青翠欲滴,鸟语花香,仿佛踏进了一座花园别野。我们随女主人进了厨房,只见雪白的灶台,洁净的碗橱,新安装的汽化炉,厨房外是水井、厌氧池、发酵池、渗滤池,既清洁卫生,又井井有条。女主人漾着幸福的笑脸,无不感激地说:“答帮党的政策好,让咱们泥腿子过上了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