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访架桥】刘彭燕:东门桥的油菜花又开了
阳春三月,阳光柔柔地洒向大地,广袤无垠的田野暖暖的,到处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田野里阡陌纵横,遍地盛开着一垄又一垄金灿灿的油菜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燕子衔啄春泥,点触湖面,泛起阵阵涟漪。
桃源县架桥镇东门桥社区的80后河南媳妇闫洋华和其丈夫白建新像往常一样漫步在田野间,伫立在自己承包经营的油菜花的世界里,不觉令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闫洋华是河南媳妇,十几年前和丈夫白建新在沿海打工时相恋并远嫁桃源,有了爱情的结晶后,在公公白宏元的召唤下,两人决定返乡创业。当时的东门桥留守老人多,居家的年轻人少,除了父亲承包的几十亩油菜花田外,其他大部分的田地都是荒芜的。记忆里的故乡在白建新的脑海里都是极美极美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整个东门桥都成了花的世界: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李花、杏花,火红的杜鹃花……在故乡的众多花卉里,他却独独偏爱那一片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淡雅中有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带着泥土的芬芳,它们陪他度过了整个愉快有趣的童年、成长的青年,成了他精神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年后再次返乡,看到此番衰败荒凉之景,白建新仿佛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心里燃起了一丝承包田地自己种植水稻和油菜的火苗。
白建新在工作
最开始的时候,夫妻俩只承包三五十亩田地,跟着经验丰富的父亲学习人工及简单的小型机械作业。在那种只有老式的小机台耕田机,甚至是人力、畜力耕田的时期,家里经济困难,舍不得请劳力,为了省钱把地整好、油菜种好,天还是灰蒙蒙的时候,一家人就得起床去田间干活,只留一人照顾小孩和为家人准备吃食。直到夜幕降临,几人的背影才会慢慢消失在暮色里。秋收时分,正是开始播种油菜的时候,也是白建新他们这对“种菜夫妻”最忙的时候。每年的秋分,他们种下的是郁郁葱葱的希望,来年收获的是金色饱满的“丰收人生”。收割油菜时,正值春末夏初,一家人常常忙得的饭都顾不上吃,他们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檐外边的头发常常会被汗水浸湿,肩上搭着的汗巾都能拧出水来,整个脊背,晒得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在洋华的记忆里,丈夫白建新在和她谈恋爱的时候,皮肤是白皙的,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让他的皮肤晒得黝黑,早已不再是以前的模样。以前没有烘干机,割好的油菜籽、稻谷需要在院子里晾晒,遇到暴风雨的时候,还得和时间赛跑,抢收谷物,现在回想起来,就有点惊心动魄。事后瞧着一袋袋粒粒分明的油菜籽,疲惫之感也会荡然无存,心里像喝了野山蜜一样香甜。
经过十年的摸索和辛勤的培育,夫妇俩更加坚定了种粮种油菜的信心,逐步扩大规模,流转2000多亩田地,用于水稻和油菜轮作及双季稻的种植,联合社区其他勤劳敢拼的年轻人成立了合作社,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学习了现代化科学种植模式,学会运用先进的机械作业提高效率,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两人的步子更稳了,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农人发家致富。
远处的笑声打断了夫妻俩的思绪,又来了一批从县城来此踏青赏景的情侣们,有的携手漫步,有的相互依偎,有的低头耳语,有的嬉戏于花丛……女孩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幸福直达眼底,洋华拿起单反,按下快门,在咔嚓声中留住了一张又一张精美的照片,一如他们当年的模样。美丽的油菜花也留在了人们的心田,定格在那难忘而温馨的瞬间……
(编辑:官必珍)
(审核:谭琳琳)
(签发:王帮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