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资讯>详细内容

武陵职校:在夹缝中创出办学的辉煌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3-11 16:39 【字体:

        这是一所在停办而破败基础上接办、在夹缝中求生存,并且创出了辉煌业绩的学校,了不起!

        这是一所办有中专和大专两个层次、有一定特色,让我欲罢不能的学校,而且魂牵梦萦!

       三九严寒时节,即三天前,我身披温暖的阳光,来到了这所不一般的学校——武陵职业技术学校。

       当大道上能远远望见这所学校时,我担忧的心一下放松开来。只看见,愈来愈近的学校前面,两栋银白色的楼房,正被耀眼的冬阳辉映着,显得更加白净光亮与雄奇起来。我凭印象与感觉判断出,校园最前面的这栋三层楼,是校长潘丙午接办时学校里最高最好的一栋房子,只不过,如今虽已旧貌换新颜,可在后面几栋崭新而高大楼房的比肩下,已显出低矮而不般配的身姿。从镶嵌在第三楼中间的牌子来看,可知这里改成了实验楼。其后的那栋高出这里两层的楼房,正俯视着前面的大道,威武傲然地挺立着。校园钟声响起,从各个门口涌出来,正在楼道上走动着沐浴阳光的学生来判断,这该是一栋教学楼了。在审视这栋房子的同时,我一眼瞥见,这楼两头的后背,还争先露出了几栋楼房的屋顶或轮廓。见其情景,我原先一直为这所学校生存发展而绷紧的神经,此时一下心花怒放起来。

        向门卫说明来意与身份后,我走进了学校。虽没看见校长潘丙午,已知其时他去省里开会了,却见着了另一老熟人江南。我还是叫他“小江”,叫潘丙午校长为“小潘”。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忘年交。

       在闻讯迎出来的校长助手江南的引导下,我们沿着径直的水泥校道,来到了这两栋楼房后面的操坪里。环顾绿树陪衬下的四围校舍,我又惊喜起来。绝想不到,仅仅隔了四五年后,如今这所学校,除了原来三栋两三层的小楼房,以及十二年前兴建的大礼堂兼食堂外,已经改造成了一所全新而宽敞的校园。这里,先后兴建了四栋新搂房:除刚才见到的那栋五层教学搂外,还有一栋五层男生寝室楼,一栋六层女生寝室楼,一栋刚刚竣工的五层教工公寓楼!

       望着这些拔地而起的新建筑,我惊喜、赞叹之余,问江南:这些都是学校自建的吗?新增了多少建筑面积?现有多大的办学规模?对此,江南一一回答道:这都是潘丙午校长东挪西借、自筹资金修建的,已新增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仅在这里读书的就有18个班、上千学生呢!“啊,还在哪里办有班呀?”我惊问。他又道,从今年起,潘校长还在县城里兼并了机电中专呢!“真的?那很是了不起!”我赞不绝口。

       置身这焕然一新的校园里,感受在琅琅书声的氛围中,我竟与江南一起,无限感慨起来——

       回想十五年前,正在旁边一所中专学校任职的我,被迫接受了上级令我兼任这所学校前身的“院长”之职。当时这所学校的前身,以民主革命先驱之名命名的理鸣学院,还有在生存不下去后又改名的武陵进修学院,虽然都是戴着大学的帽子,一时也涌进“读大学”的四百“大学生”,可办学者呢,大多是本地才小学水平的农民,聘请来的“教授”也多半没上过大学的人。而且,最有资格领头办学的潘丙午,却因与那些不学无术、靠吹牛哄骗起家的人办学观念不同,而遭到了排挤。万般无奈之下,潘只好向自己亲自招来的一百多位学生致歉,并随后含泪孤身离开这里,去石门创办民办职校了。此后,这里聚集一起合伙的办学头头们,四分五裂,学校也随之减少到无一人来了。

       看到学校办不下去后,省教育厅准备拿走校牌之际,县委县政府舍不得放手的时候,就把我的名字报送上去,兼任了这个“学院”的“院长”。可是,这于法于办学都是不行!因为,一个公办学校的校长,是绝不允许兼办民办学校的;况且,我也不愿放弃公职,停薪留职来办这所学校,那是需要有起死回生之术才行的!要知道,一见这荒草凄凄、满目疮痍的校园,就着实让人唏嘘心寒;一想到公办职校仍处在不被社会广泛认同,还要靠与普高“分争天下”才能巩固发展下去的艰难境地,而处在普高与职高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去办民办职校,这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谈何容易!当时身负使命的我,为救住民办学校的牌子,在领导与熟人的提醒、推荐下,自己选择了在外地办学的潘丙午。从各方面衡量来看,觉得只有他才是接手这块牌子的合适人选。于是,我在跨世纪之前,驱车几百里,深更半夜到石门县城,直接上门劝潘丙午和他的助手江南,回本地办学;随后又多次当面接请,或打电话劝说。经“三顾茅庐”、三请四接后,我才把他劝了回来,并由他领衔,正式接办了这衰败不堪、空无一人的学校。

       好在“金子到处都发光”,潘丙午校长牵头领办这所学校后,不负众望,不久即打开了局面,开始轰轰烈烈起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学校也有旦夕祸福。就在炉火初旺时,学校先后出了四个大问题。一是办学股东涂某,入股学校的桌椅和机电电子实验设施设备,全是从外地骗来的。由此,法院判决学校立即全额退赔;二是个别股东本就利欲熏心,见此便闹起了分家散伙;三是一些债主和被占地的退休农牧工,还有附近的混混,不是天天来校逼债,就是来敲学校的竹杠,或作无理取闹;四是由教育部门为这所学校先期开支的几十万元钱,也被有关的公办职校逼着要回了这笔款。面临如此境地,学校险致夭折,幸好,潘在困难挫折面前不气馁,硬是只身一人顶着巨大压力,力挽狂澜,设法四去融资,陆续作了退赔,借钱购回了所有股东的所谓“原始股份”,支付了公办职校的逼款,带着老助手江南,独资撑起了这所学校的办学责任,并渐渐打拼出了蓝天一片。

        这之前,我虽调离了学校,重回了机关,可对潘校长办学之事,依然在内疚与不安中,一直替他焦虑着,也常到这里来走走看看,记得五年前还来过一次吧。我每次来,只是帮他打打气、出出主意。尽管我没起什么作用,可让自己心理上安宁了些。

       这以后,这所学校虽然一天天红火起来,可办学人潘丙午承受的压力、付出的代价,可说是巨大的,非常人所能受得了的。

        先说民办学校的招生吧。这可是个很敏感、很棘手、难得享受到应有地位的切实问题。一般来讲,普高与公办职高招生,公办职高尚且不易被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同,所以地位不如普高。而民办职高呢,又不如公办职高,地位很低,易被歧视。况且,招生时,教育部门往往只注重让公办职高有生源,对民办职高呢,睁只眼闭只眼,让其自生自灭。所以,一般地方民办职校风生水起后,几经波折,绝大部分便偃旗息鼓、灰飞烟灭了。现在能生存下来的,已是所剩不多。至于像这所能鹤立鸡群的学校,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在普高与职高激烈争夺生源的大战中,这所私立职校能每年招到三五百学生,就在于,这些学生大都是被吸引来的。因为,他们实习与就业的渠道,历来比较宽泛、对口、顺畅,而且工种较好、待遇较理想,在工厂、公司实习期间,不仅有班主任跟班,而且有师傅带班。所以,这里“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已成为常态,家长、学生信得着。大概,这就是优胜劣汰下,水落石出的效果吧!

       再说民办学校的师资吧。这也是个很焦虑、很难办、不易让人满意的问题。潘校长在这个难题上,可说是花费了不少精力的。聘请老师,不难,因为社会上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不少,可符合要求的却极少,教得好的几年后又飞往发达地区去了。后来便采取聘请教学突出、带班能干的退休教师为骨干,选招能签几年合同的青年教师为培养主体,较好地有了稳固而高效的教师队伍。聘请校长和管理骨干呢,比较难。因为,治校之要,首在校长。能为职校成为“教师的教师”者,即一校之长,本就少之又少,何况退休后愿来此献余热、又适合领办职教的就微乎其微了!十多年来,这里先后招聘来了几位校长,大多让人比较满意。潘丙午感受到,凡在高中类学校当过多年校长的,只要身体好,愿来的,领班效果就比较理想。在这方面,笔者两次来学校,曾就此为留住某校长出过主意。对于中层管理骨干,这好办一点。因为,只要是在初中以上学校任职效果好的正副校长,愿来并且能在此认真负责,管理成效就比较理想。

       最后说筹资解决学校运转吧。这可是最急切、最难办、最伤脑筋的生死攸关问题。这民办学校,不仅不能像公办职校那样享受国家财政的基建拨款、人员经费拨款、征地拨款、添置实验实习设施设备拨款,还有添置图书等等的拨款,反而要为上述各项开支等的四去自筹资金。这,与公办的比较起来,可是天壤之别、天上人间哪!怎么办?潘丙午早就为此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在这举步维艰之地,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合格建设者而贡献力量!他是这样打算的,也是一直这样拼搏奋进的。为了解决一次又一次建校舍的资金,他总能在金融部门贷到基建款;为了解决一期又一期的办学周转金,他也总是能找到老熟人、老朋友借到钱;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债主临时出现的急需款,他也是能通过东挪西凑筹到款,将现金及时送到急用的债主手中。潘丙午为何有此能耐?怎么会有如此本事?究其原因,就是一句话:为人诚实,凡事讲信用!他就是凭着讲信誉讲信用,赢得了熟人、朋友的信任,赢得了银行的信誉。即使最缺钱的时候,他的熟人债主知道后,也会主动出面,代他找朋友借钱。而他本人,是从不向有关人员、有关部门行贿借钱的,一切全靠信誉。这一点,最是感动我,让我极度佩服的!到如今,当人们看到这么大片校园,这么多林立的校舍,这么一千多人的学校,这么炉火正旺的气势,除了更信任潘丙午这位办学者外,便是更佩服他的办学能力与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了。

       看到武陵职校眼前喜人的一切,我不仅不再担心这里,而且羡慕起这里来。踱步在阳光下的校园里,我对陪伴在旁的江南道:请你转告小潘校长,说我从内心里,祝愿你们的办学永远辉煌,如日中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