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资讯>详细内容

【喜迎十九大】肖修鸿:痴心雕刻人生路

来源:本站发布 发布时间:2017-10-02 17:05 【字体:

肖修鸿不是桃源人,自小在临澧长大的他却与桃源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不仅创办了木雕公司,并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桃源工”传承者。

肖修鸿出生于木雕世家,小时候就喜欢木材,15岁跟随祖父学木雕后又四处参师学习技艺并以此为生。当年,桃源的朱文安是著名根艺雕刻家、清代宫廷雕刻传人,有“中南第一刀”之称。肖修鸿18岁时,做了一辈子木雕的爷爷临终前嘱咐他:我不行了,你去桃源拜朱文安为师吧,好好把这门手艺学到手。1997年4月,肖修鸿到桃源拜师,成为朱文安的关门弟子,正式进入了“桃源工”的圈子。当时,朱文安已有70多岁。“拜师学艺按照老规矩办,学徒3年,没有工钱,要帮师傅家里着做农活、家务。”肖修鸿说,他得到的回报是“先学基本刀、用刀、磨刀、绘图、打胚、开面等工序,师傅没有任何保留,全部都教给了我。”

桃源木雕有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镶嵌雕等多种技法。宫廷雕的精工、民间雕的粗犷考验着肖修鸿的智慧和动手能力。肖修鸿这一下才顿悟,他进入的不光是“桃源工”的圈子,更是艺术的殿堂。于是他开始头悬梁椎刺骨般地学习,用心领会,用手体会,一刀刀一锉锉地工于木,手法技术逐渐得到了提高。

全国有四大木雕: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掌握了“桃源工”的雕刻技艺后,肖修鸿决定背井离乡,到江浙去学习体会东阳流派的雕刻精髓。就这样,他到江浙一带的木器厂打工,潜心学习,细心揣摩东阳流派细腻雅致、行云流水的雕刻技法,深得要领。江浙学习期间,肖修鸿发现以前所雕的龙不符合生物结构,以后雕刻便进行了改正。

2001年,肖修鸿返回桃源,当时常德博物馆收集到一蔸长6.3米、高2.3米的千年古樟巨根,决定把它雕刻成富有中华文明史的“中华根”。博物馆找到了他的师父朱文安老先生,希望他组织能工巧匠完成这幅巨制。朱老先生则要儿子朱德元、孙子朱斌以及高徒肖修鸿3人一起完成。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雕刻,3人将远古传说、历代史事、英烈忠魂、千秋伟业、煌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雕刻于古樟巨根之上,使得姿势峥嵘的“中华根”成为了“桃源工”留下的宝贵文化精品。

2007年,肖修鸿创办了自己的木雕工厂,刚开始主要是帮别人修古董。既然有古董家具修,说明传统家具还是有市场的,肖修鸿一路坚持了下来。大约五六年前,转机慢慢出现,陆续有常德、长沙等地的人找到肖修鸿,定制一些传统家具,比如有人为女儿准备的老式雕花梳妆台、床、桌椅等,还有人专门要收放字画的樟木箱。这些客户都是慕名而来,让肖修鸿坚信了“桃源工”旺盛的生命力。

“前几年,受电脑雕刻的冲击,很多人都不干这行了。”肖修鸿说,他的手工雕刻与“电脑雕刻”异曲同工,遇到了“电脑雕刻”的挑战。但肖修鸿认为,“电脑雕刻”再怎么精良,它都难以拥有手工雕制出的人的性情。此外,手工雕刻经过长期的传承,滋生了很多故事,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器物,或器物之间,都凝聚了匠者的心思。

2015年,肖修鸿将木雕工厂改名为桃源工木雕有限公司,立志将“桃源工”发扬光大。肖修鸿招收有志青年为徒弟,向他们传授“桃源工”的技法,先后有10多名青年进肖修鸿的公司里学习。从16岁到天命之年,肖修鸿就像看护神一样一刀一锉地坚守着桃源木雕的传统工艺……

                                                                                                                                (编辑:鲁 文)

                                                                                                                                (审核:田 浩)

                                                                                                                                (签发:李泽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