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桔园富山乡——桃源县马宗岭镇
金秋十月,当你走进马宗岭乡,就仿佛走进了“花果山”,漫山遍野,桔树葱笼,园溜溜、红灿灿的柑桔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稍,好一幅迷人的桔乡图画。据介绍,该乡现有柑桔5.1万亩,其中上2000亩的专业村有9个,去年全乡产柑桔10万吨,预计今年可产柑桔12万吨,柑桔产值1.2亿元,人平柑桔收入4700元。马宗岭种柑桔发财已闻名遐迩,于是我们着实地领悟了一番。
在抗战先驱、革命先烈刘炎故里的刘炎村,我们见到了实实在在的“一村一品”成效。该村10个村民小组、270户、947人,现有柑桔2800多亩,已受益1500多亩,年产柑桔3200多吨,人平柑桔收入4900多元。在村部建有一个偌大的柑桔市场,市场内有一个柑桔分级、分品、清洗、打腊、包装上市的流水作业线。柑桔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里以优质高产果园为基础,建起3.8平方公里的刘炎农业生态园,修通了4公里的高标准通村公路,硬化了1.5公里的街道,并架设了路灯,建起一个占地20多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集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于一体的刘炎学校,自来水厂、垃圾站、街心花园、多功能休闲中心、餐饮、住宿、购物、就医等一应俱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件家电与摩托车电话的入户率达100%,刘炎村现已成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来到与临澧太浮接壤的鹤峰村,其柑桔种植规模较刘炎更大。该村6个村民小组、310户、1175人,现有柑桔3900亩,年产柑桔7500吨,柑桔收入750万元,人平柑桔收入5500元,户平收入3万多元以上的80%,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0多家。桔农们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如今,该村楼房入住率与自来水入户率均达70%,电话入户率98%,学生入学率100%。
马宗岭镇是座落在桃源北部的一个边远山镇,全镇18个自然村、22000多人口、34000亩耕地,由于土瘦山瘠,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穷乡僻壤的模样?该镇党委书记李艳红归结了四条:
一靠科学发展观指导。该镇党委政府为使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进行了认真的谋划。考虑到马宗岭既无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无城市近郊的优势,在工业上进行大规模的发展显然不合实际。但该镇拥有上10万亩丘岗山地和房前屋后的闲土,如果将其开发出来,无疑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有因地制宜求发展,“走山路、念农经”才是致富的正道。基于上述认识和本镇几个柑桔大户的致富启示,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大力发展柑桔业作为一项强镇富民的工程来抓,提出了“全民动手建桔乡、三亩桔园奔小康”的奋斗目标,于是一场“向荒山进军、向贫困宣战、向柑桔要钱”的攻坚战在马宗岭打响。
二靠培植专业村组户示范。该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典型引路、样板示范的作用。实行了干部责任制,乡村干部的浮动工资与联村柑桔发展目标挂钩。规定每个联村干部每年要完成5个桔园面积达5亩以上的示范户、1个达100亩以上的示范组,并对这些示范户、组在资金、药物等方面给予支持。鹤峰村殷家咀组26个农户、90人、水田20亩,发展柑桔469亩,户平18亩,人平5.2亩,2003年,该组产柑桔12万公斤。在年终总结大会上,镇上对该村该组与联村干部给予了大力表彰奖励。会后,其他各村也不甘落后,一个“争建柑桔专业村、加速建设新农村”的高潮在全镇掀起。
三靠科技进步驱动。为解决农户栽培技术过程中的难题,确保柑桔品质,该镇本着为民着想的原则,组织成立了技术领导小组,竭力为桔农服务。镇上每年都办2期柑桔技术培训班,免费发送技术资料;并由镇农科站、林业站组织的技术队伍,深入村、组,对农户进行实地技术指导,解决各种技术难题;还由镇上组织村组干部、柑桔大户出石门秀坪园艺场等地学习取经、开拓眼界。为了加速柑桔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在全镇普遍推广了高位换冠、配方施肥、保花保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新技术。为切实抓好品改,先后引进山下红、青建等特早熟品种以及纽荷尔、脐橙、无核碰柑等优良品种。2000年以来,该镇又引导桔农走猪—沼—果生态农业之路,实现了无公害化生产与良性循环。现在柑桔产量由5年前的每亩不足1000公斤提高到3000公斤,高达5000公斤,优果率达到80%,产品打入了长沙、深圳、北京、西安、内蒙古等超市、批发市场。
四靠产业协会搭桥。2005年初,该镇由营销大户杨学初、科技示范大户郭顺初、郭栋成等发起创办了马宗岭柑桔产业协会,吸纳会员118人,其中退休老干5人,应往届县人大代表、县政府委员4人,园艺师8人,助理园艺师6人,中共党员30人,信誉高、脚路广的营销能人4人。专业协会架起了专业乡镇发展的三座金桥。一是建了科技通向果农的金桥。协会技术服务部常年聘请县高级农艺师颜送贵为技术总顾问,并邀请湖南农大教授张秋明、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孙定国等柑桔权威人士到马宗岭传授技术。2年来,协会服务部下乡巡回讲课60余次、印刷技术资料2万余份、向桔农传播技术。协会骨干示范带动有力。协会常务理事(原县人大代表)尖锋岗村董运初,率先对自己的40亩桔园实行“三改、三统一”的科技投入,实现了亩产过万斤、优果率达90%。常务理事郭顺初为引进嫁接新品种早熟柑桔山下红,心甘情愿地把正值盛产期的大叶尾长400株全部高位换冠,继当年减收1万余元后,免费提供山下红柑桔4000余斤供推介品尝,带动全镇一下新扩山下红1000余亩。二是搭建了农资通向果农的金桥。协会先后引进高新绿色农产品与柑桔栽培新技术,为果农提供纯正的农药、化肥,尤其是在最佳时期选用对口农药、歼灭大实蝇上发挥了突击作用。三是搭建了果品通往市场的金桥。协会选拔任用营销精英30人,分头下广州、上北京、跑上海、去陕西、到吉林,与全国各地大市场建立了诚信合作的伙伴关系。协会还以股份合作形式投资50万元购置了柑桔全自动洗果打蜡精选设备,同时建立了一个较大的柑桔仓储中转中心。对采集的鲜果除应急外运外,余下部分一律进行保鲜处理后进入冷藏库房,在精选、打蜡、发级后再由营销部按需调运,从源头上缓解了柑桔集中上市价格低廉的被动局面,延长了柑桔的上市期,调节了需求矛盾,提高了柑桔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全镇人民发展柑桔产业、一品富一乡的信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