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残疾人培训班的感人故事
在广大农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肢体伤残,有的生活在无声无言的世界,有的看不见光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残疾人,他们普遍存在着教育水平低,缺少技术,就业门路低,生活状况差,他们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为改善他们的就业状况和生活水平,响应党和政府关心残疾人的精神,县残联开办了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每期招收35名学员来学习实用技术。自6月9日第一班开班起,到6月17日第三期学习中,共有100余名残疾人到深水港乡子贤村的县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学习。培训中心主任孙文谈起在这里来学习的学员,十分激动地说起了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故事。这些残疾人身上闪耀着团结互助、坚强不屈的精神,诠释着人性的美。
好姐妹
郑彩群,今年30来岁,来自泥窝潭乡村,是一个略显木讷的农家妇女。6月8日,来到县培训中心的第一天,认识了来自西安镇的李玉霞,一个19岁的重度残疾女孩,她患有轻微脑瘫,左手完全畸形,走路也是一瘸一拐,连吃饭、洗衣这些正常人轻而易举的事对她来说也是艰难的:饭要半天才能到嘴里,还要洒不少,衣服在水里泡泡就捞起来晾上。那天刚来时晕车得厉害,整个人瘫在床上,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从相识的那一刻起,郑彩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从自己的单间搬出来,主动和李玉霞睡在一个房间里好帮助她。在以后的几天里,两个人更是形影不离,宛如亲姐妹。吃饭时,郑彩群先给李玉霞盛来饭,夹上菜,才自己装碗吃饭。看她吃完,郑彩群赶紧打来热水给她洗脸擦手。每天晚上调好水,等李玉霞洗完澡后,郑彩群又赶紧搓洗她的衣服,洗净晾干。
由于肠胃不适,李玉霞病倒了,但这个要强的女孩每天仍坚持听完两节课。课后就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吃。郑彩群跑到镇上为她买回了药,一边学习一边牵挂着她,每天都鼓励她喝带点菜汤和稀饭。那天听她说想吃汤圆,放学后,她就步行了五六里路到镇上买了一碗甜酒汤圆。李玉霞看着这碗汤圆,看着满脸是汗的郑彩群,感动得哭了,哽咽着说:“郑姐,就是亲姐姐都没得你这么好!”
郑彩群被选为学纪委员,她带头认真学习,尽职尽责,协助老师上课,帮助部分同学做笔记,向老师反馈学员需求,学员们都很喜欢她,一致评选她为优秀班干部。
结业的那一天,学员们都依依不舍,特别是李玉霞和郑彩群,她俩难分难舍,两姐妹抱头痛哭。郑彩群鼓励李玉霞回家后努力把培训班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她一定会常去看她,帮助她。
好兄弟
6月12日晚上,学习了一天的学员们洗漱后在自由活动,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已经睡了。漳江镇的小伙子张杰来到房间,发现同屋住着的凌津滩镇狮宝村的解春发靠在桌子上。他赶紧跑过去问他,解春发回答说:“头有点晕,只怕是感冒了,休息一下应该就没事了。”张杰劝他去吃药,他不听上床睡了。到了晚上 9点多,张杰一看身边,怎么没有了解春发,他想到白天的情景,赶紧爬起来,到处找他。最后在操场外的墙角边找到了解春发,正在那里大哭。张杰忙叫来班长向师平,学纪委员黎新红,经过大家耐心的询问,才知道解春发头痛得厉害,他担心自己得了狠病,怕得很。他一边哭一边要学员给他远在广州的侄儿打电话,因为他今年52岁了,是一个孤老,怕自己死了,没有人收尸。众人听他一说,忙向培训中心主任孙文汇报,孙主任当即用自己的私车将他送到深水港乡卫生院救治,乡人民医院的医生仔细检查后,建议他们马上到县里去,一行人又赶到县第一人民医院,经确诊为脑血栓。主治医生说:幸亏来得早,虽形成血栓,所幸血管未冲破,否则脑溢血,后果就难料了。当他得知送病人来的是一群认识才几天的残疾人朋友时,惊讶之余对解春发说:你这群有情有义的残疾人朋友真好,别忘了,他们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啊。
大家帮解春发办好了住院手续后,已是大半夜了。黎新红要大家回去休息,他要留下来陪解春发,这位来自理公港养珠湖村的朴实的汉子说:“他就一个人,医生说还要观察一下,我陪他,他没药水了我好帮他喊护士。”就这样,黎新红握着解春发的手一直陪到天亮。由于送治及时,照顾周到,解春发二天后就出院了。
热心服务的笔杆子
在培训中心的心得墙上,贴满了学员们的心得,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张,字体优美工整,署名是桃源县太平桥乡新坪村的张明华,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位肢体残疾人一笔一划做出的笔记。
这位48岁的汉子略显憨厚,他18岁那年在茶场工作,一个疏忽被机械绞断了左臂,使他从一个身体健硕的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生活的轨迹也发生了变化。
他没有消沉,反而更加热爱生活。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他爱学苦练,他买来了字贴,利用农闲练字,又自学文化知识。后来乡里看到他能写能说,忠厚老实,就选他做了话务员和邮递员。由于身体原因,他不能骑车,所以乡里有什么工作,就单靠他两条腿,一张嘴来传达。三十多年来,他踏遍了太平桥乡五六十公里的村村道道,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讯发达后这种状况才改善。这么多年来,他克服困难,从未误过一件事,被老百姓称为钟一样靠得住的人。
由于他的一手好字,谁家有了家信,请他代劳;村里的表表册册,请他加班。他还经常义务为村里和乡里布置宣传栏、出黑板报,把党和政府的精神及时传达。
他还是有名的孝子,多年来一直未婚,就是怕家庭不和,老人们受气。父亲和母亲均七十有九,母亲已双目失明,但张明华不嫌不弃,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天回家后讲点新鲜事给老人听,每天亲问老人的身体,经常捎点老人想吃的东西。两老虽年事已高,但心情愉快,身体康健。逢人就夸他们的这个好儿子,只是内疚因为他们导致儿子终生未娶。
这次来参加培训,他义务出了一期高质量的黑板报,为聋哑学员做了几大本笔记,是大家喜爱的“笔杆子”。
……
在培训班学习的这些天里,这样的场景很多很多,有一个残疾人用搭车剩下的钱买了一个西瓜送给老师,结果一个西瓜切成40块,每人薄薄一片,大家吃着高高兴兴。下课了,学员们围着老师说着自己的计划,请求老师评估,一天两个小时的互动时间是杯水车薪,最后是培训中心主任下命令,中午必须让老师休息二个小时……
这些被老天爷“偏爱”的人们,他们的自强不息、互助互让、艰苦学习、渴望成功和改变的精神让与他们共处的我们一次次惭愧、一次次感动、一次次由衷钦佩。
学员们合影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