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带活了桃源县漳江镇宝洞峪村
下了环城公路,汽车沿一条高标准的水泥路往山坡前进,放眼公路两旁,绿树丛中掩映着一栋栋依山而建的小洋楼。
桃源县漳江镇宝洞峪村的群众把他们村的地形比喻成一口锅,“水灾来了‘锅底’渍水,旱灾来了‘锅顶’‘烟’”。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靠“望天收”的村,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创下骄绩——人平纯收入4600元,村办企业年纯收入10多万元,90%的家庭住上了楼房,电话入户率达96%,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先后获得了“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小康建设百村大联赛银牌村”、“全市文明村镇”等几十项殊荣。
3月7日上午,记者在该村采访时发现,村民们在总结他们致富经验时,众口一词——夸干部是带领他们致富的引路灯。
村民吴江波是该村四组的一名养鱼户,和记者谈起他的致富经时,直夸村干部功不可没。他说:“我住在半山坡,本不占致富的地理优势,是村干部支持我承包了山塘搞特种水产养殖。刚起步时,技术上一抹黑,村干部为我牵线搭桥请来县里的养殖专家传授技术,我有了一些经验和本钱后,他们又鼓励我扩大水面把规模做大。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想致富没得这么顺利。”
吴友才在村里是致富典型。今年,吴友才在村党支部的鼓励与支持下租赁了村渔场,通过招商引资寻找到合作伙伴,如今,计划投资200多万元的全县第一个休闲农庄正在紧张施工中。
走进村部会议室,记者见到了一块“为人民服务”的大匾,红平绒的底布已明显褪色。村干部说,这是前一届党支部给我们留下的“传家宝”。近年来,我们为群众办每一件事,总要用这五个字来检验。去年,村党支部决心硬化3500米村道,按专家预算需要118万元资金,村集体积蓄只有20万元,为节约资金,村干部没有选择“发包”,而是租来机械设备自己买材料,自己组织施工。工程竣工时,村支书吴江汇的身上掉了10多斤肉,工程支出比预算少用15万元,村民们的集资款一分没收。村干部的政绩在村民心中再次留下深刻印象,去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时,吴江汇在“海选”中获得满票。
村民邹兴科是村党支部树立的打工者中的先进典型。近几年来该村有200多人外出打工,每年赚回400多万元纯收入,劳务输出成为村里的支柱经济。村干部因势利导,积极支持村民外出打工,帮助他们把承包的土地转租给在家务农的村民,并尽力照顾好他们的子女亲人。村干部还与县内几家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签约劳务输出协议,让一部分不愿外出打工的村民就近就业,每年拿出50%的评先名额表彰打工者。村民邹某某原来爱打架闹事,外出打工后,一年赚回3万多元,两年把自家的平房翻新成楼房。村干部说,外出打工,不仅拓宽了我们的就业渠道,开阔了视野,而且还让村民学到了致富的本领。村民程志伟利用打工时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本钱,2004年回村办起了养猪场,今年计划养猪500头。
党员吴万国告诉记者,他每次经过700亩杨树林时,心里有一种成功的感觉。4年前,村干部带领大家开发这片低洼田时,有些人想不通,认为是搞形式主义,如今,树木还未成材,就有人找上门来要求全部定购。村干部一商量,觉得现在卖划不来。他们算了算账,8年后树林的收入可达300万元以上。
(来源:常德网)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