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咱的农家乐
国庆长假,家住桃源县城的陈先生携妻带儿,驱车二十多分钟来到县城郊区的一处“农家乐”景点。一家人围坐在树荫下,边钓鱼边品尝农家菜,好不悠闲!
如今,城里人“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农家体验式旅游渐成时尚。农家乐作为一种迎合旅游发展新趋势的全新业态,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中蕴涵着巨大的商机。近几年,随着桃源县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具桃源特色的“农家乐”在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的同时,也在本地拥有了为数可观的消费群体。
旅游景点火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桃源开始大规模的山、水、田、路综合治理,致力于“治山造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办厂、以厂哺农”的循环式发展,造就了一批景点式的水库、林场、茶场、园艺厂、渔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代表农耕文化、田园文化、山水特色的桃花源名胜风景区得以开发、提升。随着旅游景点的不断增多,该县以桃花源为依托,把景区旅游延伸到农村,实行景区旅游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业,农家乐成为旅游业中突起的一支异军。
目前,桃源县内的农家乐已达到50家,主要集中在桃花源和县城周边地区。据该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全县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一个多亿,农家乐的收入占到全县旅游收入的1/3。
农民腰包鼓了
桃花源镇青山村的万伟初三兄弟,是靠农家乐致富的第一批农民。2000年,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以农家餐饮为主的经营。在县旅游局的支持下,他们不仅对道路进行了硬化,改水改厕,全方位美化就餐环境,还请县文化馆老师指导、排演了踩高跷、舞板龙灯,打九子鞭等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游戏,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每逢桃花节、黄金周,他们一天接待的游客就达三百多人,日营业额上万元。经营者之一的万志初告诉记者,当初他欠债2万元,是县旅游局给了他500块钱起家。短短7年后,万志初不仅还掉了欠款,还追加投资近50万元,将营业面积由原来的十几个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近三百个平方米。万志初说,现在他有固定的客源,即使不是旅游旺季,也不必担心没生意。可见,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使一部分农民驶上了致富的快车道,也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达到了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环境,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为农民扶贫解困的目的。目前,该县省级三星级农家乐已达到2家。
农家特色淡了
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桃源农家乐起步较早,但从发展趋势上看,许多借鉴桃源做法的地区,如桃江等地的农家乐,其发展势头已超过了桃源农家乐。目前,桃源县农家乐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参与经营的农户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还存在“小农”经营思想,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农家乐发展到现在,许多农家乐经营者已经摒弃了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特色节目的内容,一味追求商业利润,满足于本土固定消费群体,忽视行业的推陈创新,仅仅停留在垂钓、玩牌、吃土菜等内容上,经营上不够主动,停留在等客上门的阶段,缺乏营销意识,服务意识,无法长期吸引游客。有的农家乐“扎堆”经营,形成无序竞争,浪费资源;有的农家乐定位不准确,在开发建设上追求豪华、大兴土木,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朴素特色,大大扭曲了农家乐本身的风味。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