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灯地鸭猪沼稻 生态稻米组装技术结硕果
本网讯 2003年以来,桃源县积极探索生态稻立体开发战略,按“天灯、地鸭、猪沼稻”模式进行了10000多亩生态稻米的生产,不仅使农民每亩直接增收200多万元,3年项目实施共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围绕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突出推广应用了三大核心技术:
一是频振式杀虫灯诱蛾。在核心区,每隔120米安装一盏频振灯,可诱杀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叶蝉、飞虱等30 多种害虫。频振灯的应用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农药污染和对天敌的杀伤,有得盱生态平衡,保障了人畜安全,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二是实施稻田围栏养鸭。水稻移栽活蔸后成鸭下田,形成稻鸭共生。稻田养鸭队可直接捕食田间50 -60厘米高度的害虫外,还可起到采食和浑水灭草、增施有机肥、改善田间环境等多种效果。
三是实施猪-沼-稻种养模式。农户养猪、建沼气池、沼肥下田,沼气池的建立,既为农民节省生活能源开支和生产资料开支,也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为生态稻米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源,是一项多功能、环保型的核心技术。
生态稻米生产综合技术的创新在于将各个单个成熟的技术组装配套,用某项技术的长处弥补另一项技术的不足。如频振灯能诱杀害虫的成虫,但不能诱杀幼虫,而稻田养鸭可捕食幼虫,形成“天灯-地鸭”围捕网。“猪-沼-稻”能很好地解决化学肥料问题,但不能解决施用化学农药问题,频振灯诱蛾,养鸭捕食害虫及鸭子在田间穿梭控制了杂草,可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下田,从而解决了化学农药残留问题。三项技术环环相扣,组装配套,解决了病虫草害控制难点问题,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