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发展经济促转移 就地转移促发展
桃源县总人口97.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3万人,农村劳动力44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如何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走上市场舞台,近年来,我县将推动劳动力就地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行“增、扶、助、促、引”五措并举,有效实现了“发展经济促转移,就地转移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截至2008年5月,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其中县内转移15万人,占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县农民创年劳务收入15个亿元,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发展“增”——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满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基本条件
一是优化工业项目“增岗”。近年来,桃源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办好工业园开发区、积极引进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园区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阵地。我县先后成功引进创元铝业、杰新纺织、胜利化工、金宝鞋业等较大型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近几年,我县明确科级干部每人帮扶新上1户民营企业,全县共帮扶新上民营企业50户,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500个。由于大多数企业落户农村,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二是发展特色产业“转岗”。近年来,桃源县从本地资源条件出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培育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和农副产品流通业,积极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将本地农民转变为农副产品流通的经纪人和领取工资的“打工者”。目前,我县已形成桃源大叶茶、竹业、苗莆、鞭炮制作、小作坊、乡村旅游、水产品购销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和流通企业,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大批工作岗位。三是动员企事业单位“腾岗”。县政府在出资购买保安、保洁等企业后勤服务岗位,安置农村“零就业家庭”中就业困难人员的同时,还组织机关事业单位腾出一定比例的后勤服务岗位,免费赠送给农村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截至目前,全县通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腾岗”的办法,共安置本地农村劳动力近300名。
政策“扶”——调整政策发挥杠杆作用,扶持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一是调整培训补贴政策。桃原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补助从8个贫困村扩大到全县21个贫困村,从贫困村的贫困劳动力扩大到所有未转移的一般劳动力。针对农村劳动力是否到县内企业就业,明确不同的补贴标准,重点骨干企业直接招收本地农民工,在组织岗前培训时,与其他转移培训对象一样享受培训补贴。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和“先就业后培训”并举,鼓励农村劳动力直接到县内定点企业就业,接受上岗前培训。二是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为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资金缺乏问题,我县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投入,仅2007年,我县财政就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50万元(包括省财政补助),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享受到了政策的惠泽。县劳动保障、金融等部门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并将享受政策范围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具备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三是制订失地农民帮扶措施。桃源县还制订了扶持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的措施。规定失地农民可以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一样的公共就业服务、创业优惠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推动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培训“助”——组织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帮助农村劳动力适应本地企业的岗位要求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县农工办、教育、科协、农业等部门配合,统筹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规划。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分别利用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为农民工开展短期技术技能培训;科协和农业部门分别利用农函大、农广校,对农民开展致富技能培训。二是组织定向培训。我县劳动保障部门积极促进定点培训机构和企业合作,鼓励双方通过订单培训、对口培训、定向培训、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帮助本地农民实现就地转移。今年,全县共3家定点培训与5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全县各类培训机构等12个企业组织“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300多人。三是下乡进村培训。我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下乡进村”活动,对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就地短期免费培训,并与学员签订就业协议,直接将培训学员送到县内企业上岗。四是照顾特殊群体。针对农村残疾劳动力外出就业困难的实际,今年,我县劳动保障、残联、妇联等部门联合组织了农村残疾劳动力等弱势群体300多人,免费提供服装、纺织、插花等技能培训后,全部介绍到本地企业就业。
服务“促”——强化服务促进供需对接,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牵线搭桥
一是建立三级服务平台。从去年开始,我县在全县40个乡镇和24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并配备了电脑,开通了“镇镇通”宽带网络。并在40个乡镇876个行政村明确了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切实做到“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我县组织乡镇级劳动保障站和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进一步摸清农村劳动力底数,定期组织农村未转移劳动力参加县内各类企业招聘洽谈活动,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今年2月21日,县劳动保障局、县劳动就业处在县城汽车总站广场隆重举行了2008的首届救职招聘会,就有752余名农村劳动力进场求职,当场签订意向性协议231人。二是实行“四有”就业服务。为方便农村劳动力求职,我县劳动保障部门在组织供需对接上做到“四有”——“天天有信息、周周有集市、月月有专场、季季有活动”:天天通过劳动保障网站、劳动力市场电子显示屏发布县内企业用工信息;并且免费向农村劳动力开放。仅今年5个月,发布县内企业空岗信息278个,举办城乡劳动力交流洽谈会3场。三是重视执法维权服务。我县将农民工维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由县政府办牵头,劳动保障、工会、建设、公安等部门每年联合开展维护农民工权益专项检查活动,集中力量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治无保障等突出问题,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劳动保障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保证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待遇“引”——指导企业合理确定用工待遇,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县内就业
一是定期公布薪酬信息。我县在县电视台、桃源劳动保障网、县人力资源市场定期公布县内主要企业薪酬信息,对企业工资水平进行排名,促使企业“待遇引人”。近几年,我县回乡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人数随着本地企业工资待遇的提高越来越多。二是积极推行工资协商。充分发挥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扩大覆盖面,切实保障职工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三是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我县鼓励企业改善工作条件,通过提供免费食宿、增加休息时间、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引导农劳动力稳定就业。我县劳动保障、安监、建设等部门定期对化工、建筑等重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切实增强企业和职工安全生产意识,防止事故发生,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使农村劳动力进得来,留得住。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