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变化
这是一个人口只有300余人的山村,这里山高路远,交通落后,信息闭塞,2005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但自2007年桃源县民政局的工作队进驻这里后,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小村不但接通了自来水,修好了水泥路,群众的收入也逐年增加——
“俺活到这把年纪,没想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10月31日,桃源县黄石镇卓湾村才峪组70岁的黄风怡老人见到记者来到她家,乐得合不拢嘴。在山里住了一辈子的她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只要一开龙头,清澈的山泉水就流进了水缸,上山下山也能走上和城里一样的水泥路。
卓湾村地处桃源西北部,与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接壤,是黄石水库的淹没区和移民村。“到了春天,山洪暴发,浮渣满面,搞起生产来,牛要泅水,人要渡船;到了秋冬,水位枯竭,淤泥烂渣,人见人怕,饮的污染水,吃的靠天饭。”这段顺口溜是过去卓湾村的真实写照。直到2006年,卓湾村还没有完全脱掉贫困帽。“不是卓湾人不勤快,只是卓湾的自然条件太差了。”卓湾村的党支部书记高宗炎感叹道,“还是要感谢民政局的工作队,这两年卓湾家家户户都搞起了种养殖,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7年,卓湾村被桃源县委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县民政局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后盾单位。如何让卓湾人早日走出贫穷,是摆在民政局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年3月,局长杨德志就率领全局领导、二层骨干和工作队员来到卓湾,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后,决定从大家反映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帮助卓湾搞好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卓湾村人口少田也不多,全村348人的209亩口粮田星点分布在黄石水库的周围。工作队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就必须要在山上做文章,除了巩固好原有的800亩退耕还林的山林外,该村还新增封山育林2000亩。当地有种植苎麻的传统,但是面积一直徘徊在50亩左右,为了培育这一产业,工作队请来专家举办技术讲座,并引进优良品种,该村苎麻的种植面积今年已发展到150亩。去年,工作队得知白洋垇组的龚进华家只种了5亩苎麻后,就鼓励他扩大种植面积,并免费为他提供了5亩面积的优质种苗。后来,他家种植的15亩苎麻喜获丰收,全家人均收入超过了4000元。
借助丰富的山林优势,卓湾村的养殖业也搞得红红火火。全村过去只有2头母猪,现在发展到了30头,黄牛也达到户均一头。新建组的王帮奎家现在黄牛5头,成了养牛大户。在大力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工作队还鼓励村民外出务工。目前,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由过去的58人增加到118人,去年全村仅打工收入就达100万元。
卓湾的生产发展了,群众的收入增加了,还要解决好人们的吃水和交通问题。卓湾村熊洞脚下有一口自然泉水,水质清澈,如果拦堤筑坝,不但能解决全村人畜饮水的困难,还能灌溉村里的200多亩农田。去年3月,修坝工程正式动工,但由于工程总投资要28万元,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带来了难度。去年10月8日,副县长黄贵生、县民政局局长杨德志来到施工现场,杨局长当场拍板,在上半年支持的2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3万元。工作队也积极协调,让这一工程纳入了国家“人畜安全饮水”项目,卓湾村户户通自来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吃水问题解决后,今年6月,杨德志局长和工作队员又一道来到卓湾,和村里商量公路的硬化问题。卓湾村全长1.5公里的公路硬化工程从9月24日开始,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到10月20日全部完成。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了县民政局的无私扶助,有了黄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卓湾村才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今年全村的人均收入将达到3200元左右,等到明年,你们再来看看,我们这里肯定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村支书高宗炎对卓湾村的发展信心满怀。
“俺活到这把年纪,没想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10月31日,桃源县黄石镇卓湾村才峪组70岁的黄风怡老人见到记者来到她家,乐得合不拢嘴。在山里住了一辈子的她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只要一开龙头,清澈的山泉水就流进了水缸,上山下山也能走上和城里一样的水泥路。
卓湾村地处桃源西北部,与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接壤,是黄石水库的淹没区和移民村。“到了春天,山洪暴发,浮渣满面,搞起生产来,牛要泅水,人要渡船;到了秋冬,水位枯竭,淤泥烂渣,人见人怕,饮的污染水,吃的靠天饭。”这段顺口溜是过去卓湾村的真实写照。直到2006年,卓湾村还没有完全脱掉贫困帽。“不是卓湾人不勤快,只是卓湾的自然条件太差了。”卓湾村的党支部书记高宗炎感叹道,“还是要感谢民政局的工作队,这两年卓湾家家户户都搞起了种养殖,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7年,卓湾村被桃源县委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县民政局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后盾单位。如何让卓湾人早日走出贫穷,是摆在民政局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年3月,局长杨德志就率领全局领导、二层骨干和工作队员来到卓湾,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后,决定从大家反映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帮助卓湾搞好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卓湾村人口少田也不多,全村348人的209亩口粮田星点分布在黄石水库的周围。工作队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就必须要在山上做文章,除了巩固好原有的800亩退耕还林的山林外,该村还新增封山育林2000亩。当地有种植苎麻的传统,但是面积一直徘徊在50亩左右,为了培育这一产业,工作队请来专家举办技术讲座,并引进优良品种,该村苎麻的种植面积今年已发展到150亩。去年,工作队得知白洋垇组的龚进华家只种了5亩苎麻后,就鼓励他扩大种植面积,并免费为他提供了5亩面积的优质种苗。后来,他家种植的15亩苎麻喜获丰收,全家人均收入超过了4000元。
借助丰富的山林优势,卓湾村的养殖业也搞得红红火火。全村过去只有2头母猪,现在发展到了30头,黄牛也达到户均一头。新建组的王帮奎家现在黄牛5头,成了养牛大户。在大力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工作队还鼓励村民外出务工。目前,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由过去的58人增加到118人,去年全村仅打工收入就达100万元。
卓湾的生产发展了,群众的收入增加了,还要解决好人们的吃水和交通问题。卓湾村熊洞脚下有一口自然泉水,水质清澈,如果拦堤筑坝,不但能解决全村人畜饮水的困难,还能灌溉村里的200多亩农田。去年3月,修坝工程正式动工,但由于工程总投资要28万元,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带来了难度。去年10月8日,副县长黄贵生、县民政局局长杨德志来到施工现场,杨局长当场拍板,在上半年支持的2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3万元。工作队也积极协调,让这一工程纳入了国家“人畜安全饮水”项目,卓湾村户户通自来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吃水问题解决后,今年6月,杨德志局长和工作队员又一道来到卓湾,和村里商量公路的硬化问题。卓湾村全长1.5公里的公路硬化工程从9月24日开始,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到10月20日全部完成。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了县民政局的无私扶助,有了黄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卓湾村才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今年全村的人均收入将达到3200元左右,等到明年,你们再来看看,我们这里肯定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村支书高宗炎对卓湾村的发展信心满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