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时政要闻>详细内容

今日桃花源

来源:本站发布 发布时间:2006-11-01 09:38 【字体:

——桃源县新农村建设掠影

      洞庭之滨,沅水河畔,武陵山下,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她,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桃花源。以桃花源而得名的桃源县地处湘西北,县境地当要冲,古称“滇黔孔道”。全县总面积4458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建制镇18个)、876个村,人口97万,耕地面积130万亩。全县拥有水面50万亩,草地52万亩,丘岗山地400万亩,森林蓄积量300多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5200万根,森林绿化率达56.8%。县内盛产水稻、棉花、茶叶、油菜、苎麻等农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粮食、油料、肉类产量跻身全国百强,湖南黑猪、桃源大种鸡、桃源大叶茶等地方特产享誉国内外。年产粮食60万吨、棉花产量7500吨、油料8万吨,年出栏生猪110万头、家禽3800万羽。历年来,勤劳智慧的桃源人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辛勤劳动,赢得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及国家商品粮、优质油料、优质棉、瘦肉型牲猪、蛋品出口重点县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的美誉。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农村建设的鼓点在仙境大地如春潮涌动之时,百万桃源儿女走过风雨,走出封闭,把“后遂无问津者”的千年一叹,抒写成“换了人间”的千古绝唱。如今,4458平方公里的仙境大地上,“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依在,田野里茶果飘香,粮食、油脂、棉麻、水果、畜禽、竹木、茶叶、烟叶等龙型产业基地灿若群星般纵情山水之间,与鲜花绿草为伴,和蓝天大地相连。田园美景遮不住,万紫千红又一春,桃源大地处处涌动着现代农村的浓浓气息,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日桃花源,就像一幅五彩的画。她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得以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幽奥秀美,雄浑壮阔。举目四望,画入眼帘,人在画中。桃源儿女从历史手中接过画笔,描绘了一张灿烂的新农村蓝图。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为着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新农村而不懈地奋斗着。从《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理想境界,到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村生活,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都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全县以县乡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城乡电网改造、通信网络建设、城镇功能建设为重点,基础建设大举推进,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交通方面,在积极配合常张、常吉两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完成了G319线、S306线以及常桃路的改造升级,新建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660多公里,其中硬化通乡、通村公路425公里,公路总里程数达到6600公里。水利方面,先后以堤垸建设、水库整治、渠道畅通为重点,持续掀起了大投入、大建设的高潮,并多次在全省“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活动中获奖。水库整治、渠系治理经验分别在全省得以推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教兴县战略有效实施,获得了“全国科普示范县”的荣誉称号;教育发展步伐加快,以桃源一中为代表的优势教育资源迅速扩张,县职业中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三条保障线”支付率达100%;计划生育实现了人口控制目标,跨入了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行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的进展,成为 “全国生态示范区”,乌云界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今日桃花源,就像一首瑰丽的诗。早在2200多年前,这里就曾留下了伟大诗人屈原行吟的足迹,后有访古探幽者,代代相继,李白、王昌龄、刘禹锡、陆游、朱熹、姜夔、袁宏道、石达开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了瑰丽的诗篇,使得桃花源成了诗的山,诗的水,诗的路,诗的世界。而满怀豪情的桃源人民,把这首诗续写得如此美妙。1600多年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诗并序》这一千古名篇,文因景生,景以文显,桃花源从此享誉天下,桃花源也成了人们心驰神往的美丽处所,成了人们孜孜以求的梦中境界,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堂。大自然的恩赐赋予了这里丰富的资源,生生不息的桃源儿女把这份厚赐演绎得如此真切。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共建和谐桃源”的目标,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县GDP达到71.3亿元,县级财政总收入2.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7元。在第二届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桃源县位居常德市第1位、全省第15位;在第五届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选中,位居第64位。新的时代托起了新的梦想,新的创造铸就了新的辉煌。
      今日桃花源,就像一首动人的歌。人间仙境桃花源,福地洞天桃花源,有歌不尽的辉煌过去,更有唱不完的灿烂未来,桃花源里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在这块钟灵毓秀的热土上,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壮丽乐章。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在新世纪吹响,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建设新农村,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提早规划、农民同意、层层申报、扶优淘劣的申报机制;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单位联建、社会捐助、金融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以及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为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全县先后启动了省、市、县三级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并于今年6月上旬启动了马鬃岭示范片建设,组建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了 “一户一个庭院,户户沼气普遍;几户一个新区,区区文体休闲;镇村一个产业,组组道路相连;沿线一片葱绿,庄庄风光无限”的创建目标。这是党心民心的贴近,这是干部群众的合力,这是今天和明天的握手,这是和谐社会的交响。凭借改革开放后的积累,凭借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凭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趋向,如喜鹊架巢、燕子垒窝,衔一根树枝架一道彩虹,洒一串汗滴化一行雨点,飘一枚羽毛添一朵彩云,捧一片绿叶靓一块蓝天。于是,桃源农村在人们无限的创造中醒了,醒在与时俱进的需求中,醒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中,醒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桃花源里寻梦处,醒来处处桃花源。曾经的梦中仙境在武陵丘岗、沅水河畔已悄然隐现,曾经梦中的世外桃源在大山内外、湖汊上下已初见端倪。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蓝图已经绘下,时代正在召唤,意气风发的桃源人正豪情满怀,创造无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桃花源里将处处如画、如诗、如歌,将处处有画、有诗、有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