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华:指上风华千年韵 巧手运针见匠心
从热爱刺绣的豆蔻少女,到酷爱民间艺术、对各类绣品情有独钟的收藏达人;再到今天的桃源刺绣第四代传承人、备受瞩目的刺绣艺术家……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位穿越了无数荆棘的追梦者。
本期【桃源工匠】,小编带您走进桃源明辉文化艺术中心,一起探寻刺绣大师——罗明华背后的故事。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1975年出生的罗明华,出生于桃源县长湖村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和众多农村孩子一样南下广东打工。
“从小就接触刺绣,看到各家各户的绣花门帘、床单、枕裆、枕巾、被褥都十分喜欢。”罗明华说:“3年的打工生活,并没有淡化她对刺绣的热爱,相反,学习这门手艺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
1995年起,她开始利用空余时间仿绣各种图案,并拜桃源县原牯牛山乡老艺人罗巧年为师,学习桃源刺绣。5年的勤学苦练,她已将桃源刺绣的传统技艺练得炉火纯青。
为了让绣品更加细腻生动,常要把丝线劈成几条比头发丝还细的丝线,穿针引线,以针为笔,以线写意。对罗明华来说,这看似繁复而细致的技艺,不仅有着无穷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实现崇高的理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罗明华拿着自己的绣品来到县文化局,请专家指导。专家仔细看了她的绣品后,大加赞赏。
因为对桃源刺绣做出的卓越贡献。2015年,罗明华被确认为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源刺绣第四代传人,被劳动部门授予“技能大师”称号,是常德仅有的十位技能大师之一,也是桃源刺绣唯一的技能大师。
困苦磨难,难折其志
桃源刺绣被誉为“湘绣之魂”。一代代桃源妇女凭借对生活的热爱,以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腻的表现力,创造出了风格独具的桃源刺绣,在中国刺绣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和丈夫从事古董生意的罗明华发现收藏市场对刺绣工艺品的需求非常旺盛,她便萌生了成立公司发展刺绣文化产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3年,明辉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开办之初,因缺少优秀的绣工,产品制作周期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公司经营处于亏损状态。收集绣品、培训绣娘都需要投入资金,罗明华甚至一度靠变卖收藏品维持公司正常运营。
罗明华和丈夫跑遍了桃源县以及周边县市寻访绣娘,只找到5人,而且都是80多岁的老人。罗明华只好亲自请师傅罗巧年出山,专门教大家刺绣。
为解决绣工缺乏的问题,做大做强桃源刺绣,在她多方奔走下,县总工会为她提供了新的办公场所,并联合成立了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桃源刺绣女工培训学校。
自2014年以来,罗明华已培训刺绣学员1200多人,既解决了用工的燃眉之急,又为桃源刺绣工艺传承和发展储备了人才。刺绣工人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看的难题。
如今,明辉文化艺术中心3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挂满了桃源刺绣精品,来参观、购买和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矢志不渝,传承发扬
为赋予桃源刺绣更深的文化内涵,罗明华不断地学习、深造和创新,多次前往苏州、上海等地取经,学习其他刺绣的精髓,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通过多次的进修学习,她对桃源刺绣上百种针法进行了分解,整理出常用十七种针法。在一次次的潜心研究和实践中,罗明华的刺绣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如今她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加入了现代气息,使画面更加和谐、立体感更强。
艺术的道路虽然艰辛,但罗明华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在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刺绣艺术家的心中,有一个更宏大的理想在激励她:把桃源刺绣文化传承下去。
后记
刺绣行业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刺绣的基本针法一两年时间就可以掌握,但是基本针法以外是千变万化的技艺演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
现在,她要做的就是拿出更多的时间来专心创作和培养徒弟,让桃源刺绣不断发展。
她告诉小编:因为桃源刺绣,大家走在了一起,作为桃源刺绣的传承人,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大家在传统文化传播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桃源刺绣的优秀传统技艺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编辑:黄会芳)
(审核:曾新民)
(签发:王帮海)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