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桃源茶叶特优区项目通过省专家评审
10月22日,《常德日报》以《桃源茶叶特优区项目通过省专家评审》为题,刊登了桃源县近年来深入推进茶叶种植业、茶叶加工业、茶旅观光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形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的产业发展格局,顺利通过了湖南省(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申报与认定工作专家评审。现全文转载如下:
10月16日,2018年湖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申报与认定工作完成专家评审,由桃源县人民政府申报的湖南省(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顺利通过省专家评审。
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
桃源县是全国绿茶出口优势区域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桃源大叶茶”获国家证明商标,“桃源野茶王”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桃源红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入选湖南十大农业品牌。
桃源大叶茶
近年来,桃源县深入推进茶叶种植业、茶叶加工业、茶旅观光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形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的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主导品种“桃源大叶茶”种植面积11.25万亩,槠叶齐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3.6万亩,良种化率达99%;采摘面积12.3万亩,产茶3.6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全县茶叶加工企业150家、专业合作社33家、家庭农场20家,100亩以上专业大户发展到200多个,千亩茶叶专业村33个;规模经营面积8.3万亩,占总面积的55.33%;特优区农民人均经营收入68.25%来自茶叶。
桃源大叶茶
绿色,是桃源县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该县实施节水增效、减肥增效、控药降害、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四大行动,加强茶产品质量监管。全县构建了“一体两翼”县级综合监管、监测和行政执法体系,以及县、镇、村、企业(基地)四级监管网格;健全监管制度,实现从一片茶叶到茶杯全程可控、可追溯;建立常态化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实现主要食用农产品、商品基地和生产、收储、销售环节全覆盖;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强化茶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据统计,全县已建成有机茶园认证面积0.4万亩,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3436亩,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4万亩,生态茶园面积10万亩,标准化生产面积12万亩。
此次通过专家评审后,桃源县将如何开展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县将进一步优化特优区生产布局,规划建设“一路一区一廊四地五线多园”。其中,“一路”即县域南路,“一区”即茶庵铺镇农村产业强镇国家示范区,“一廊”即百里茶香长廊,“四地”即桃源大叶茶原产地、高山生态茶基地、黑茶生产加工基地、桃源红茶生产加工基地,“五线”即5条茶韵乡村旅游精品线,“多园”即生态茶园、茶叶贸易园、新农人创业园。全面实施品种改造、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三品提升”行动,力争到2020年,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良种覆盖率100%,标准化技术应用率100%,“三品一标”认证面积60%以上,“一体两翼”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覆盖率100%、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100%。
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
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茶农家庭经营收入中10%以上来自利润分红。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特优区“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60%以上,二三产业产值占茶叶产业产值的40%以上,茶旅文服务业收入达2亿元。
(编辑:谭琳琳)
(审核:曾新民)
(签发:王帮海)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