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时政要闻>详细内容

在全国各民族作家的眼里,桃源是这样的!

来源:县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8-11-21 09:46 【字体:

11月17日至18日,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蒋子龙,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丹增,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家水运宪等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多个民族的作家来我县进行“新时代 新桃源”主题文学采访活动。我县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历史给作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不断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灵感。

同时,作家们就如何宣传、开发好这些资源为我县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春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娟娟参加活动。

多民族作家采风团一行30多人先后参观、体验了位于原桃源师范学校的革命老区纪念馆、丁玲纪念室,枫树维回乡翦伯赞故居、枫林花海、清真寺,夷望溪镇夷望溪景区,郑家驿镇木雕刺绣传承基地,茶庵铺镇富硒茶园、百尼茶庵文艺创作基地。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蒋子龙对我县城市品牌发展的差异化资源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梳理,并清晰的勾勒出了他心中的 “桃源印象”。

蒋子龙说:“这次给我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桃源,处处桃花源’。桃源的第一资源是文化资源,桃花源不是虚拟的,国学大师陈寅恪经过考证后,得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写实的。第二资源是山水资源,这个水土,多干净,一袭清水。这两天,作家们每到一个角落,随便对着哪儿都可以拍照,处处桃花源。”

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丹增今年4月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长江”节目中看到我县沅水自然风光带的画面之后,一直对这里充满向往。

本次采风活动中,72岁的他乘船漫游于夷望溪的山水画廊,并徒步登顶水心寨,心情十分愉悦。他认为,现在进入了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康体旅游并驾齐驱的时代,夷望溪景区完全具备成为一个全国旅游热点的潜质。

丹增(藏族)说:“今天,上去又下来,有一个感觉,这个地方的美丽景色,估计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这个地方空气非常清新,有利于洗肺,有美丽的水景,还有优美的故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同样是第一次来桃源的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副巡视员冯艺则通过内容丰富多彩、造型夸张而不失真实、大气而不失细腻的桃源木雕和技法多样、构图饱满、用色大胆、超越自然的桃源刺绣,领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风骨。他认为,不在桃源就不知道桃源的美,希望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刻画出桃源人的传统风貌,使更多人了解桃源重文化重教育的风尚。

冯艺(壮族)说:“终于来到了桃源,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文脉很厚重、文气很旺盛,比如桃源木雕、刺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明桃源人历史上就是在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当中,在一个山水孕育当中成长起来的。”

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桃源了,多年前她就曾写下一篇散文《常德有枫树》。重游故地,她不仅看到了枫树维回乡强烈的民族团结之风,也感受到了步入新时代的桃源人民蓬勃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她还和本土文艺工作者就传承与发展的命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叶梅(土家族)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我们对一点一滴的文化元素的开掘和深入的发展利用就是最好的传承。建议桃源本土的作家和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到生活中去,更进一步的以人民为中心,更进一步的去开掘历史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那些丰富的宝贵的财富,但同时要启用当代人的智慧,进一步的创新,要创造性的转化、创新型的发展。”

本次前来我县的多民族作家团究竟由哪些大咖组成?他们和桃源有着怎样的渊源?

踏上这块文脉厚重、文气旺盛的土地,他们又发掘了哪些时代亮点?迸发了哪些精妙灵感?

接下来,桃源县融媒体中心将推出4篇系列报道《著名作家看桃源》,跟随四位文学大家的脚步,走进“新时代 新桃源”。

(编辑:官必珍)

(审核:曾新民)

(签发:王帮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