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到“技工”,桃源为贫困户架脱贫“金桥”
桃源县现有贫困劳动力2.5万人,劳动力缺少技能是导致贫困人口难以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者技能单一的问题,近几年,桃源县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技能脱贫培训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红茶出“红利”
“搭帮了詹总,让俺们有了生活保障。”提起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的詹立君,杨溪桥镇蔡家塘村村民张冬秋感激地说道。今年70多岁的张冬秋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以喂猪、养鸡为生,全家年收入不足3000元。2016年,詹立君鼓励和扶持他一家复垦了2亩老茶园,现在每年有8000元的固定收入,他的女儿在君和公司打零工,一年也有20000多元的收入。张冬秋一家摆脱了贫困。
2015年,经过杨溪桥镇党委、政府的引导,詹立君毅然回乡创建了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营运模式,吸引7000余人入社,贫困户有1600多人,先后为贫困户无偿投入资金100万元,开发高山野茶3500亩。为切实解决这些贫困户树蓬野茶培管、采制工艺方面的技能问题,县人社部门特开办了茶叶制作工技能培训班,所有贫困对象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同时,公司让利当地茶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鲜叶。2016年以来,公司整合、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立起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产业链,为当地茶农人平增收1500余元,为该村贫困户人平增收2100余元。
绿果变“金果”
2018年9月21日,首届杨溪桥镇煌山“农民丰收节”开幕,活动当天近2000人会聚煌山,猕猴桃采摘、销售近4000斤,猕猴桃、其他农产品、农家乐收入达5万多元。
煌山村是一个百年采金村,由于整村划入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不能采,树不能砍,村里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镇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村支两委制定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方案,引导党员、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起猕猴桃产业。为解决村民们猕猴桃种植技术难题,县人社部门到杨溪桥镇举办了猕猴桃种植技能培训班,聘请吉首大学猕猴桃研究中心教授为贫困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培管过程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监督。煌山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流转土地300亩,建设优质猕猴桃基地,村里有贫困户22人直接参股,有80人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收益,优先聘请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20000元。
民工成“技工”
“有技术就是不同些,以前我只能做普工,累死一个月只得两三千,现在给人开大货车,最少六千。”说到这些,21岁的沙坪镇兰坪村村民黄富彪脸上笑开了花。
近年来,为有效解决贫困家庭“两后生”缺技能的问题,县人社部门对接市场需求,和省、市、县职业培训机构衔接,举办了数批贫困家庭“两后生”免费技能培训班,黄富彪报名参加的B2照汽车驾驶培训班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以来,全县共有518名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了人社部门举办的B2照汽车驾驶、电梯维修工、电工、焊工、数控技术培训、汽修工、育婴师等免费技能培训班。
(编辑:官必珍)
(审核:曾新民)
(签发:王帮海)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