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时政要闻>详细内容

常德日报|脱贫攻坚——桃源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8-12-29 10:46 【字体:

编者按:2018年是桃源“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百万桃源人民以奋斗精神书写了精彩的答卷。近日,《常德日报》专版推介了桃源2018年产业发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今天推出第二篇《脱贫攻坚——桃源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桃源县现有在档贫困人口57737人、贫困村66个,其中已脱贫40967人、已退出贫困村44个,尚余贫困人口16770人、贫困村22个。今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脱贫7845人、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的总目标,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实际脱贫7868人,22个贫困村完成退出。

突出“三个强化”,工作体制更完善。强化领导力量。年初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行动指挥部,下设“一室九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具体抓落实。各乡镇也完善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扶贫大格局。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桃源县关于实施精准扶贫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决定》《桃源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桃源县贯彻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等多项工作制度,做到了在岗在责任、办事有规范、推进有流程,形成了以制度推进工作的良好局面。强化督导考核。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化考核任务,加大考核权重,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严格奖优罚劣,问责到人。

推行“户分三类”,帮扶举措更有力。对劳动能力较强贫困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在发展特色产业和培训就业上进行帮扶,并针对性给予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支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支持,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脱贫。对劳动能力较弱贫困户,采取就近安排护林员、河道治理员、保洁员、门卫等劳动强度与贫困户身体相适应的公益性岗位、特殊岗位,参与产业发展分红等方式给予扶持。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由县民政部门负责兜底保障,实行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据统计,全县劳动能力较强的有34925人,劳动能力较弱的有17195人,无劳动能力的有5882人,目前纳入兜底保障对象10275人,安排公益性岗位780个,结对干部走访贫困户均在4次以上,为贫困群众协调解决具体问题25300多个,15917个贫困户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依靠勤劳双手,实现稳定脱贫。

把握“四个精准”,政策落实更到位。一是搬迁危改精准到户。按照“两个一律”要求,今年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32个,搬迁5804人,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启动危房改造3105户,其中贫困户907户,竣工2328户,验收1672户。二是教育助学精准到人。全年资助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778人次,打卡发放资金1428.7万元;发放“雨露计划”再补贴资金284.7万元、支助1898人次。三是健康扶贫精准到人。全县慢病签约服务19741户、服务管理慢病患者8119人,签约率、管理率均达100%;享受“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21005人,完成大病集中救治256人,财政兜底补缴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871.8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90%。四是兜底保障精准到人。全县纳入兜底保障对象10275人,并按要求提高了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做到“应保就保、应兜尽兜”。

聚焦“两业发展”,脱贫路径更清晰。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全县安排扶贫产业资金3912万元,重点扶持发展富硒稻米、油菜、柑橘、红薯、皇菊、茶叶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入股分红、合作联营、订单生产等运作模式,搭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桥”,全县通过产业发展受益的贫困人口达33800多人。就业培训因人施策。根据贫困户的发展需求,将缺生产技术或就业技能的贫困户纳入就业扶贫计划,积极开展“两后生”、农村致富带头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增强致富本领,同时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今年,全县完成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180人,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132人,落实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助5875人,发放补助资金200多万元;召开大型招聘会11次,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163人。

坚持“三个合力”,扶贫实效更明显。合力推进基础建设。全县累计完成投入7亿元以上,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贫困户安全饮水全覆盖,硬化村道203公里、拓宽190公里,疏通沟渠191公里、整修堰塘811口,完成电网改造54个村,66个村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户户通”安装4651户,新改建村综合服务平台54个,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合力推进驻村帮扶。以脱贫攻坚作风年建设为契机,严格落实驻村帮扶九项任务,共派驻贫困村工作队66个,其中市派8个,县派58个,安排市直、县直和驻桃后盾单位170余家、驻村干部近200人;对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也明确由乡镇(街道)派驻工作队。同时选派7920名县乡村干部与贫困户结对,真正做到了 “一村一队、一户一干部”全覆盖。合力推进自查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积极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的自查整改。重点结合省联点督查组、省市巡察组交办的问题,紧盯扶贫资金使用、信访舆情处置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严格开展自查自纠,逐项整改落实,有效提高了工作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

(编辑:官必珍)

(审核:曾新民)

(签发:王帮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