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一中办学经验被湖南省教育厅推广学习,怎么学?学什么?
桃源县委书记周代惠高度重视桃源一中的发展,多次到桃源一中调研,并勉励桃源一中:百年名校,薪火传承,越办越好,再创佳绩。2018年,桃源一中被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媒体关注报道,被誉为“桃源教育现象”。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学习推广桃源一中办学经验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决定》,号召全省教育系统广泛学习推广桃源一中办学经验。
怎么学?
学什么?
文件指出
(一)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桃源一中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普遍规律,把握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细化德育目标和道德实践,探索实施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循序渐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化“大”为“小”。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纪律等细化并制定《桃源一中学生手册》《桃源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一整套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体现公民道德规范的规章制度。通过长年累月的养成教育,学生逐步养成了不讲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的行为习惯;通过升旗仪式、讲座、班会等形式,开展国格教育、国粹教育、国耻教育;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展县情教育、校史教育,培养家国情怀;聘请专家教授、英雄模范来校作报告,拓宽学生视野,更加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2.变“管”为“导”。坚持以学生为主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自主教育;在食堂就餐、卫生大扫除、寝室纪律和班级日常事务等方面倡导并实行学生自治;把军训与平时的日常生活挂钩,着重培养紧张有序的生活习惯、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利用校园正面典型、社会安全责任事故案例等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努力创造生命的辉煌。利用校报、校园电视广播等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中学阶段沉迷于早恋、暴力、玄幻等作品的危害。善待学生过失,把学生的毛病视为一种教育的资源,学生犯了错误,学校不是“如临大敌”,而是坚持“冷化处理”,让犯错学生在正常的心态下思考自己的过错,使他们愿意和老师合作来改正错误。
3.从“心动”到“行动”。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成立女生工作部,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长期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见行动”,提高学生心理认知和道德认知水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常年组织学生“徒步游览桃花源”,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重温入团誓词、景区导游、卫生清理、爱心义卖等活动。“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连续开展24年。通过爱心义卖和捐款,每年为桃源县偏远学校的贫困学生送去爱心帮扶资金超过10万元。学生新闻社团走村入户,采访新农村建设,关注留守儿童,走进开发区,对话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把“食堂”当“课堂”。桃源一中视后勤为感情,把食堂当课堂。坚持食堂不盈利,让学生吃好每一顿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灵,高三学生毕业离校前,自发地给食堂师傅写感谢信,毕业后还结伴来学校食堂就餐重温高中生活。2018年上学期因食材价格因素产生40余万元利润,学校及时返还给每个学生100元,这一举动被网友上传至网络,学校成了“网红”。这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缩影,被《光明日报》拍摄的视频经广泛传播后,全网点击量突破4亿人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
(二)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全面实施“生本课堂”。即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遵循渐进渐变规律,形成“定目标——选问题——编程序——悟道理”的课堂教学程式。课堂实施按照“激趣导入——知识呈现——演练获得——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几个主要环节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思维权、动手权、话语权、归纳总结权等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变得会思考、会实践、会表达、会感悟,全面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素养。
2.视“后进生”为“后劲生”。学校办学就是办有温度的教育,既关注全体学生,更关注“后进生”,视“后进生”为“后劲生”。对于“后劲生”,桃源一中有着特别的规定,要求做到“四个优先”,教师谈话优先、选择座位优先、课堂提问优先、作业辅导优先。依照“后进生评先进班”的办法,将学习和行为习惯综合评价排名后25%学生的数据,作为评定优秀、良好、合格班级的依据。
3.集体研教深度融合。集体研教的运行方法是各备课组严格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课堂、分解知识点,分问题精研精备,集体研究认可后进入课堂,课件、教案等资源共享。每次教研会,都有计划议题,每月、每周、每天、每节课都有详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这种做法成就了一个个学科团队。教研推行示范课、转转课(轮流上教研课),并按职务职称从高到低排列上课顺序。
(三)加强队伍建设,筑牢学校发展根基
1.优惠政策引进优秀师资。桃源一中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招聘高层次、高学历人才优惠政策。实行“双高”人才单招,程序简化,从早、从快、从严招聘到位。“双高”人才编制由县里单独解决,并发放住房补贴和生活津贴。
2.抓实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完善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学习,近两年先后邀请10多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每年派教师外出学习200余人次,全校200余人次参加了常德市“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远程培训,35人次参加了省培,43人次参加了国培。
3.健全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稳定。事业留人。学校多方争取,教育局每年给10个左右农村支教指标,解决青年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对年度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教师低职高聘。待遇留人。学校课时津贴严格根据工作量计算,为教师购买“五险一金”,为青年教师提供单身公寓,提供首套房免息贷款。情感留人。学校通过定期与教师谈心谈话,举行青年教师联谊活动,为单身青年教师牵线搭桥。
(四)保护教育生态,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健康发展
1.实施招生改革。2014年开始,在县教育局的统筹下,桃源一中把招生指标按初中学校在籍学生数和中考平均分等标准分配到校,中考后分校划线,一校一线,择优录取,促进了初中学生就近入学和初中学校均衡发展。
2.严守课程计划。学校始终把规范开课设节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基础性工程抓好抓实,确保开齐开足各门必修课,体育、艺术、技术、实践等课程贯穿于高一高二年级始终,不被其他活动和学科占用,高三体育课每周两节直到6月初。严格落实各门选修课的开设要求,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始终做到不加班加点,不乱印资料,不搞题海战术。
3.自培优秀师资。桃源一中坚持不挖县里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而是招聘优秀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进行培养。不靠“输血”靠“造血”,既有效提高本校师资水平,也促进提高全县师资教书育人本领。
4.创新评价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一中发展,每年以奖代拨近千万元给学校,知名校友创立了“校友基金会”。学校始终注重正面激励,大面积表彰学生和推介学生身边可信、可学、可敬、影响力强的典型。突出团队创优,每年奖励优秀年级、班级和学科组。突出全面考核,“捆绑式”评价,抓两头带中间。
骄傲
我的桃源一中
(编辑:官必珍)
(审核:曾新民)
(签发:王帮海)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