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塘垸镇:为老人筑起坚实的“防疫墙”
“刘伯伯,测一下体温。”“36.5℃,正常的。”2月24日早上7点,桃源县木塘垸镇中心敬老院的副院长吴校平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走进敬老院每一位老人的房间,逐个对老人们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叮嘱老人注意穿衣保暖、戴好口罩。这是木塘垸镇中心敬老院每天开展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敬老院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
时间回到1月20日,吴校平在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后,马上意识到严重性,“我们敬老院宅住老人有30名,人口密度大,加之敬老院是封闭式管理,老人们免疫力弱,是易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随后,在木塘垸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敬老院按照省民政厅“八个最严格”的要求,强力推进“封、防、消、通、测、导”等防控措施落实,为敬老院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疫墙”。
一是“封”:敬老院在前期封闭式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监管,院内老人不能离院外出,同时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暂停接收新入住老人、暂停院外送餐,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入院探视。二是“防”:加强防控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三是“测”:敬老院工作人员每日两次对老人进行体温测量,密切关注老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置。四是“消”:每天做好“三消”,即空气环境定时消、物品设施天天消、垃圾清理规范消,同时按要求给老人配发口罩和酒精。五是“通”:注重“通”风透气,每天每个房间定期开窗通风三次,保持空气流通。六是“导”:为院内老年人提供电视、广播、阅读等文化娱乐服务,及时转移老年人注意力,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其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
69岁的姚福枝老人是一位老党员,木塘垸镇正洪社区人,年轻时是一名“赤脚医生”,现在木塘垸镇中心敬老院安度晚年。谈起近期敬老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她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敬老院的防疫措施做得很好,每天都有专人为我们测体温,进行房间消毒,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解疫情防控知识,我们住在这里很安心,谢谢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的关怀。”
由于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敬老院的一些工作人员已放假回家,留下来的工作人员只有吴校平和杨心梅两个副院长,所以,照顾老人们的责任就都落在了两人身上。他们每天除了疫情防控工作之外,还承担起为老人做饭、喂饭、煎药、洗衣、洗澡等工作。今年55岁的吴校平是木塘垸镇的一名人大代表,从2019年起担任木塘垸镇中心敬老院的副院长。吴校平家住木塘垸镇庆兰社区,回家的路并不远,骑摩托车只需8分钟,可他已经一个月没有回过家了。“我们是敬老院的主心骨,在这紧要关头,老人需要我们,这个担子我们必须挑起来。”吴校平坚定地说。
另一位副院长杨心梅,今年49岁,也是镇人大代表。“勤洗手,戴口罩,房间多通风。”这是杨心梅每天需要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句话。戴口罩会呼吸不畅、闷得慌,起初,老人们有抵触情绪。“因为老人们几乎没有手机,很多不认识字,对疫情的了解仅限于电视上的宣传,所以他们对疫情的信息知之甚少,我只能反复宣传、反复念叨,一遍又一遍地和他们讲解目前疫情的形势和戴口罩的必要性。”杨心梅说。经过耐心讲解,最终,老人们知道了疫情的严峻性和戴口罩的必要性,都自觉地戴上了口罩。现在,勤洗手、戴口罩已成为全院老人的共识和习惯。杨心梅已在敬老院工作三年时间,和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说“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像我的家人一样重要,让他们安心安全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守护他们的幸福生活。”因为疫情期间物资紧张,吴校平和杨心梅克服“等靠要”思想,想方设法自行采购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经过四方奔走,他们为敬老院采购到了大米5000斤,油2000斤,口罩500个,消毒液20件,酒精50瓶,腋温计6个,电子额温计4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隔离疫情却隔离不了温情,隔绝了相聚却永远改变不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坚实的“防疫墙”,有效促进了敬老院运行平稳有序,目前该院未出现一例防疫对象。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