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DR—2024—00004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和垂直管理有关单位:
现将《桃源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桃源县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1日
桃源县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22〕19号)、《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政发〔202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双轮驱动、两手发力,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的原则,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构建新型能源系统,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鲜明底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为确保如期实现湖南省、常德市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作出桃源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县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合理控制,新型能源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发电规模稳步提高。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3万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常德市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35%以上,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90万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常德市下达指标,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根据国家和省市碳达峰工作整体部署,结合我县重大战略部署,围绕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重点实施产业绿色低碳振兴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减污协同降碳行动、城乡建设低碳发展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全民绿色低碳推进行动、试点示范创新创建行动等碳达峰“九大行动”。
(一)产业绿色低碳振兴行动
1.推动优势产业低碳发展。围绕风电和航空航天零组件、人机交互、运动制鞋等主导产业,深入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动能。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用电精细化管理,提高电力使用效率和绿电消费比重。支持智能精密制造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车间,积极创建“绿色工厂”。推广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创建废铝资源同级利用示范,推动再生铝制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生态种植,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富硒休闲养生和富硒生态旅游业。到2025年,新增绿色工厂3家以上。(县工信局、桃源高新区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旅广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培育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以锂电池等产品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链,重点支持风电高强度紧固件等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围绕非金属材料行业建设新型建材产业链,重点发展环保化砂石、高性能外墙自保温墙体材料、功能墙体材料等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依托桃源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培育“旅游+”产业,推进农旅、文旅、茶旅、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房车经济。深入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数字经济与低碳新兴产业的融合。(县工信局、桃源高新区牵头,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积极推进煤炭消费减量。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大对用煤企业的实时能耗监测,积极引导建材等重点行业减煤降碳、节能增效,推动水泥熟料能效水平达到100千克标准煤/吨。推进散煤清洁化治理,严格管控燃煤锅炉,科学合理规划并逐步扩大散煤禁燃区域,持续推动“煤改电”“煤改气”,逐步淘汰分散燃煤设施。到2030年,基本实现煤炭消耗清零。(县发改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城管执法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桃源高新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以交通领域为重点推动燃油清洁替代和能效提升,推进生物柴油等替代传统燃油。积极建设成品油智慧监测系统。推进实施“气化湖南工程”,提升天然气储备输送能力,完善城乡配气输送系统,积极推进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建设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及配套供热、供冷管网。提高天然气在民用、工业、商业以及交通等领域利用水平,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利用范围和消费规模。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5600万立方米,工业、居民及商服用气占比分别达到58%、28%、9%。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6900万立方米。(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桃源高新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支持在工业园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设施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推进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鼓励生物质直燃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因地制宜推广浅层地热能规模化开发应用。到2025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万千瓦。到2030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2万千瓦。(县发改局牵头,市生环局桃源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桃源高新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大农网城网改造力度,增强电网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重点推进“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桃源段项目建设。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与储能设施配套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和多能互补模式,鼓励高耗能企业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工商业储能。加快开发抽水蓄能资源,推进木旺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并投产发电。(县发改局牵头,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县水利局、县工信局、国网桃源县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节能减污协同降碳行动
1.实施节能减煤降耗重点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技术示范应用。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组织水泥、有色等重点耗能行业企业对标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建立企业能效清单目录。开展煤炭消费普查,推进涉煤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能源替代、产能整合和技术创新。统筹推进节能增效、减煤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到2025年,实现全县公共机构煤炭消耗清零。(县发改局牵头,桃源高新区、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统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执法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落实节约优先方针,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用能设备,推广节能高效先进适用工艺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积极推动变压器、电机、水泵、工业锅炉等通用设备能效升级改造,提高设备能效水平。积极推广用能设备节能设计、诊断、改造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服务。将能效指标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列入设备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新建项目主要用能设备原则上要达到能效二级以上水平,鼓励优先选用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或列入国家、省“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的技术、产品和设备。(县发改局、县工信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协调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控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实施行业标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等相关制度。选取重点行业探索构建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采用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工艺。优化水、气、土、固废等重点要素环境治理领域协同控制。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目标任务的衔接。(市生环局桃源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城乡建设低碳发展行动
1.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科学规划生态廊道和滨水空间。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提升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改造中绿色建材,特别是节能玻璃、节能门窗、新型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比例。加快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健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鼓励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构建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绿色施工、可再生能源建筑紧密结合的绿色装配式建筑体系。到2025年,城镇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贯彻落实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制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建筑节能减碳要求,推广节能施工技术,引导使用节能型设备和产品。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鼓励其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按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电子建筑一体化应用,全面提高建筑用能电气化水平。改善建筑用能供应结构,逐步实现采暖、供冷、生活热水用能清洁化。探索建设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鼓励企业商业化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最大化利用光伏发电资源。(县住建局、县发改局牵头,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推广适合绿色农房建设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推广节能低碳灶具、电动农用车辆、节能农机等。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用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住建局、国网桃源县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1.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沅水桃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建设、沅水桃源大桥重建。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加快通乡连村道路建设,逐步实现“乡联县畅、路通桥畅”。提升沅水通航及运输能力,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依托现有客运中心,进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依托县级公路客货运站、乡镇客运站拓展邮政快递中转及收投服务功能,建设客货邮一体化综合运输服务中心。(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邮政桃源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等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全面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促进燃油客货运交通智能化,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港口岸电改造工程,加快泊位岸电设施配套建设。优化船舶运力结构,加快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老旧船舶,安全有序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及电动船舶的试点示范。到2025年,公共交通体系中城区公交车纯电动车占比达到100%,实现千吨级码头岸电设施全覆盖;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城管执法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经投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推广应用交通建设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再生利用,推广矿渣、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和建筑垃圾等在交通领域综合利用。实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建设行动,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站、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国网桃源县供电公司、县经投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1.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按照“一园一策”原则,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加大中小型企业污水排放总量控制和减排力度,建设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及回用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重点实施桃源高新区污水治理综合开发项目。积极利用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推动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桃源高新区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废旧物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废旧物品回收分拣硬件水平,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鼓励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加快推进废纸、废塑料、废有色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鼓励采用预约上门、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等方式回收废旧物资。鼓励企业创新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加快发展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循环利用产业。(县商务局牵头,县城管执法局、县发改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再生铝高质量循环利用。推动再生铝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再生铝制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推进废铝回收、分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依托湖南铝循环再生产业园,引进铝循环再生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与应用,发展铝精深加工,构建集回收、拆解、冶炼为一体的再生铝产业链。加快铝工业转型升级,打造铝合金完整产业链。(桃源高新区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培训,引导公众自觉分类投放。着力提高垃圾综合处置能力,形成以焚烧发电为主,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推进产品与快递包装一体化,整治过度包装,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到2025年,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自觉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0%以上。(县城管执法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深化农业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化肥负增长行动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加快完善秸秆回收利用体系,实现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健全农膜、化肥与农药包装、灌溉器材、农机具、渔网等废农用物资回收体系,建设沅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构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林上、林间、林下立体开发产业模式。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推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地热能、旅游康养等循环链接,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鼓励规模养殖场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督促规模以下养殖户就地就近利用粪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县林业局、县文旅广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1.加强生态系统基础支撑。积极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全面优化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构建河流、森林、湿地、城市、村庄有机结合、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沅水干支流和大中型水库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政策,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碳汇开发的积极性。(市生环局桃源分局牵头,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县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巩固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碳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森林最低保有量。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和常态化执法机制,积极对接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监测网络体系。推行林长制,实施储备林和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天然林(公益林)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林草湿资源专项调查,积极探索林业碳汇开发。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林业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固碳能力。加快推进林业确权登记,积极开发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促进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县林业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稳步提升农田湿地碳汇。加大基本农田、湿地、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修复力度。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研发应用增汇型农业技术,推广二氧化碳气肥等应用,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积极组织申报林农微碳汇试点。加强湿地生态建设,开展湿地保护、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增强湿地碳汇能力。(县农业农村局、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牵头,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全民绿色低碳推进行动
1.加强全民低碳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等宣传教育活动,强化资源能源环境国情教育。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民节能低碳教育。分阶段、多层次对相关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域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撑队伍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培训,提升从事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县发改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城管执法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教育局、县文旅广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绿色生活创建活动,评选宣传一批优秀示范典型。探索实施碳普惠机制,增强全民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的积极性。推行健康低碳饮食,鼓励践行“光盘行动”,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鼓励步行、乘坐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推广低碳旅游,鼓励消费者旅行自带洗漱用品。(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教育局、县文旅广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责任意识,提升绿色低碳创新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实施绿色采购和绿色办公,广泛使用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绿色认证产品。重点用能单位要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制定碳达峰专项工作方案,推进节能降碳。行业龙头企业要积极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引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履行生态环保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建立碳数据管理平台,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和碳减排标杆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定期披露碳排放信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主动编制ESG报告。(县发改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桃源高新区、县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试点示范创新创建行动
1.积极打造新能源供应基地。发展以桃源高新区为主的屋顶光伏项目,积极探索林光互补项目,完善枫树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围绕常德市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稳妥有序推进生物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多元化发展,持续挖掘生物质能发电潜力。以木旺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为契机,合理对周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充分考虑资源条件、环境保护与消纳条件等因素,优化各类电源规模配比,统筹布局储能设施,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融合示范区。(县发改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县城管执法局、国网桃源县供电公司、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有序拓展生态文旅康养基地。推进以“世外桃源”为主题的全域旅游规划建设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桃源文旅品质。依托桃花源景区影响力与辐射力,紧扣“世外桃源”文化内涵,塑造桃源生态旅游亮点,构建“全景桃花源”。推进茶旅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茶叶种植加工基地、农光互补项目开发等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茶叶、油茶、黑猪、大种鸡等特色农产品,推进富硒农旅融合模式。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打造热市温泉小镇。依托木旺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融合发展工业旅游、乡村振兴和生态康养。以夷望溪、枫林花海、乌云界等景区的沿线公路、主要交通干线为重点,探索构建完整的全域化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打造房车营地。(县文旅广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持续推进湿地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开展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和生态旅游开发,优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打造沅水湿地文化综合体验园,构建绿色低碳旅游示范基地,促进生态旅游和教育研学的发展。合理开发吴家洲、洞洲、福庆山景区,推进步道、太阳能路灯等绿色低碳建设,形成“两洲一山”的生态休闲低碳旅游区。强化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工作,建设中华秋沙鸭保护自然课堂研学基地,加强原始次生林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打造重要湿地和绿色低碳生态示范区。(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牵头,县发改局、县文旅广体局、县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推进生态富硒基地建设。抓好富硒产业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土地供硒、叶面补硒、生物杀虫等生态技术,持续壮大富硒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富硒地域品牌,实现富硒产品生态价值。充分发挥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和富硒产品检测中心职能,推动富硒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质量。着力培育以稻米、茶叶、功能油品、畜禽、果蔬等富硒产品为特色的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链条。积极参与富硒产品博览会,对标富硒产业发展的先进地区,依托“中国硒乡”金色名片,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桃花源·硒湘汇”农产品LOGO、包装,打造富硒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委宣传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政策保障
(一)建立统计核算体系。对照国家、省市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健全碳排放基础统计报表制度,完善能源消费计量、统计、监测体系要求。推动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推进遥感监测、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碳排放实测领域的应用,提升核算水平。加强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县统计局牵头,县发改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县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项目准入制度。严格落实“两高”项目管理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新增。新上“两高”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能效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从源头严控碳排放增量。对碳排放强度水平高于行业准入标准的拟建项目和在建项目,提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建议并引导企业有序开展改造升级,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拟建项目不允许立项,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在建项目停止继续建设运行。坚持发展高端产业,重点发展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县发改局牵头,县工信局、市生环局桃源分局、桃源高新区、县住建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合理统筹现有专项资金,积极对接省市关于绿色低碳领域的支持政策,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项目、重点示范、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投资。落实国家绿色电价政策和碳达峰相关税收优惠。(县财政局牵头,县税务局、县发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发展绿色金融支撑。强化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业合作对接,实现碳金融等方面信息共享,打通政策、资金与企业减碳融资需求渠道。挖掘高质量低碳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争取上级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基金的支持,利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碳减排项目落地。保持绿色贷款规模与各项贷款余额适度同步增长,不断提升绿色信贷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牵头,市生环局桃源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定期调度各部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进展情况,确保政策取向一致、步骤力度衔接。牵头单位要加强工作统筹,督促、协调责任单位扎实推进相关工作,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二)强化责任考核。加强对单位双碳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估,明确双碳工作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制机制。对能耗指标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建立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报告制度、中期跟踪评估制度。各单位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碳达峰工作开展情况。
(三)严格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统筹处理好减污降碳与全县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减碳风险防范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等风险。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能,确保安全降碳。